图书:医学衷中参西录

三焦考

三焦为手少阳之腑。既名为腑,则实有其物可知。乃自汉唐以还,若《伤寒》、《金匮》、《千金》、《外台》诸书,皆未明言三焦之形状,遂使后世数千年暗中摸索,莫衷一是。至唐容川独有会心,谓三焦即网油,其根蒂连于命门,诚为确当之论。而医家仍有疑议者,因唐氏虽能确指出三焦,而未尝博采旁引,征明油网确系三焦也。愚不揣固陋,为特引数则以证明之。

《内经》论勇篇谓:勇士者,三焦理横;怯士者,三焦理纵。夫三焦之理,既明明可辨其横纵,则其理之大且显可知。而一身之内,理之大且显著,莫网油若也。此三焦即网油之明征也。又《内经》胀论篇谓:三焦胀者,气满皮肤中,轻轻然而不坚。夫所谓皮肤中者,腠理之膜也。人身之膜,原内外纵横,互相通贯。网油为膜之最大者,故网油有胀病,可外达于腠理。此亦三焦即网油之明征也。

又《内经》本藏篇谓: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缓;皮急而无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毛者,三焦膀胱结。夫三焦既可辨其厚、薄、缓、急、直、结,则实有其物可知。且其厚、薄、缓、急、直、结皆与膀胱并论,则三焦亦如膀胱之以膜为质,且与膀胱相连可知。而以膜为质与膀胱相连者,即网油也。此又三焦即网油之明征也。

又《内经》以三焦为手少阳之腑,与心包为手厥阴之脏者相配耦。凡相耦之脏腑,其经络必然相连,而心胞亦系脂膜,与网油原相连络。此亦三焦即网油之明征也。

又扁鹊谓,肾间动气为三焦之原。夫肾间动气之处即相火也。为网油即是三焦,其根蒂与命门相连,故命门中之动气,可为三焦之原也。

又王叔和《脉经》,相火、三焦、心胞之脉皆诊于右尺,后世论脉者多非之。及观唐氏三焦即网油,其根蒂连于命门之说,乃知三焦与心胞皆与相火同生于命门,故可同诊于右尺。叔和晋人,去古未远,其著《脉经》,定有师传,必非凭空拟议。先贤后贤,合符同揆,《脉经》得唐氏之说而《脉经》可信,即唐氏之说征以《脉经》之部位而亦可确信也。

又王勋臣谓:尝验剖解物类者,若在甫饮水之后,其网油中必多水铃铛;若非在甫饮水之后,其网油中即少水铃铛。是知网油为行水之道路,西人亦谓水道即是网油。征之《内经》“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之文,不益明三焦即是网油乎。

又徐灵胎谓:《内经》言三焦者不一,皆历言其纹理厚薄与其出入贯布,况既谓之腑,则明是藏蓄泌泻之具。但其周布上下,包括脏腑,非若五腑之形各自成体也。观徐氏之论三焦,虽未明言三焦即是网油,而究其周布上下,包括脏腑,非若五腑之形各自成体数语,尽形容出网油之状,特当时无网油之名词,故未明言出网油即三焦耳。徐氏于医学考核最精,其所言者,固非无根据而虚为拟议也。

又陈无择谓:三焦是脐下脂膜。是明指网油为三焦矣。特其所言脐下脂膜惟系下焦耳。然观书之法,不可以辞害意。由此推之,则包脾络胃之脂膜即中焦,心下膈膜及连络心肺之脂膜即上焦矣。统观以上八则,三焦之为网油不诚信而有征乎。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