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道德经文字版-罗大伦

第五十四章 第2讲修行,从自身开始

各位亲爱的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学《道德经》。我们接着学第五十四章,这一章是我们修炼特别重要的一章,老子给我们指出了修行、提升、进步的路径,到底是什么路径呢?我们今天接着往下讲。

前面老子讲“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其祭祀不绝。”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老子也没讲为什么他就能“不脱”?下面讲了他为什么能“不拔”、“不脱”,为什么他能如此坚固呢?下面老子讲“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这是什么意思?这就是我们修行、提升的路径。

首先要做到什么老子讲得很清楚,首先要“修之身”,你要在你自己身上修行,你把自己先修行好。你把自己修行好了,这德行才“乃真”,“真”是纯净的意思。老子讲了这“修”,修炼、修行第一步是您自己,是我们每个人自己,这是老子讲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先把自己“修”好了,其他的,你的家、外边的事、公司的事,再到整个社会的事,您才能做好,您自己没修行好,自己毛病百出,你想去管理别人,那是不可能的,一定管理不好。

“修”自己这是有方法的,比如说当年的曾国藩,曾国藩这人资质不高,其实并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但是他年轻时候在北京做官,他就跟大家学习,学怎么修炼自己,就是儒家这种修行的功夫。怎么修?有位老师就告诉他,你可以这么做,你每天记日记,你把你每天做得不好的,一定要找出我不好的地方、找出我的毛病记下来,我每天晚上总结哪件事做得不好,记下来,还有什么书没读,我要去读的,你写个计划,每天这么写一下。

结果曾国藩认真去做,每天写日记,反思自己哪件事做得不够好、做得有毛病,这个工夫谁要是能天天做,那他的进步会不得了的。因为每天找自己毛病,这叫“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吾身”并不是想自己到底哪好,而且想我自己哪一方面做得不够好,所以主动找这些小的问题,当把小的问题给清除干净以后,您整个人就提升了。所以曾国藩当时的日记里边各种各样的事,什么这两天喝酒喝多了,今天上他家喝酒,明天上他家喝酒,这个同事过生日,那个同事过生日,我还有哪本书没看,我怎么坐不住,这是我的毛病,必须要改。

有个同事娶个小妾很漂亮,他上人家串门去,这是好玩的事,曾国藩日记写得很好玩。他上人家串门去,看人家小妾很漂亮,自己回来记录自己“素以贼光”看人家小妾,回来写“我真是禽兽”,多看人家几眼有什么好处呢?您看这种小事都反思自己等等,每天反思,结果他就每天进步。

后来等到曾国藩真的带兵打仗了,曾国藩的家书里、日记里,相当比例都是反思自己哪件事有点欠缺,哪件事需要改进,周围家人弟弟曾国荃哪件事怎么怎么全是这些事,家里边子弟出门坐八抬大轿这哪行?说你们现在这么奢侈吗?坐八抬大轿,县太爷坐八抬大轿了吗?没坐八抬大轿,我们家的子弟居然能坐八抬大轿出门,说明有奢靡之风了。他说我在外边带兵打仗,全天下都看着我,稍有不甚,就会遭至家族的覆灭,所以你一定要节制、一定要克制自己,不要这么奢靡,告诉家里子弟不许坐八抬大轿出门。

大家看这就是要求特别严,自己姑娘出嫁400两纹银,很少,左宗棠都不相信,说你姑娘出嫁就给这么少钱吗?曾大人的位置这么高,功盖天下,自己姑娘出嫁就400两纹银,这怎么可能呢?结果后来去一看,果然姑娘出嫁都是400两纹银,一个姑娘400两纹银,很清贫。左宗棠都给拿出钱来,说不行,这太寒酸了,给你点钱,补贴补贴。

他在自己的德行方面不断地修行,他修行完以后“其德乃真”,所以曾国藩在德行方面讲应该是可圈可点的、无懈可击的,这样的人才有感召力,所以他带的湘军的将士就听曾国藩的。有的时候曾国藩因为什么事回家了,这边朝廷派来另外的人来管湘军,对不起,调不动,只有曾国藩在家乡写个条,这边部队立刻能调动,所以大家说“唯涤公马首是瞻”,“涤公”就是曾国藩,说我们这些将领“唯涤公马首是瞻”,就跟他走,这是有感召力,大家认为这样的人德行好,我们跟他走没错的。

所以大家看老子讲的是对的,修行首先从自己开始,你自己开始以后,“其德乃真”,然后“修之家,其德有余”,这个时候把自己修炼好了,您再把家庭管理好,这个时候德行就“有余”了,就是您身体的德行开始出来了,有余了。这个非常关键,如果你自己德行没修炼好,您想让家庭进入一种特别好的状态,那是不大容易的。

我举例子,比如说您自己在家里说话,“某某同事,这人我跟你讲真不是人,这人我瞧不起他。结果这同事来一串门,兄弟我跟你讲,我们单位我就觉得你跟我最好了,我觉得你可真是,你做人真……”您就这么讲话,您孩子在边上一听,这话原来可以这么说。您孩子学会了,您问他老师最近夸没夸你?夸我了,说我特别好,说我表现可好了。后来开家长会,老师把您拽过去了,我告诉你,你这孩子可要好好教育,你这孩子在班级里边我天天批评他。他不是说老师天天夸他吗?怎么老师说天天批评他?这是跟您学的,我讲的这是打个比方,是小事。

其实很多大事上您要不注意的话,其实把孩子的性格一旦塑造成了,影响的可就大了。所以老子讲的修炼的途径是对的。你德行不好,个人品德有瑕疵,做人有问题,您期望您的家里边特别和谐,我觉得这是几乎不可能的,一定家里边出现各种动荡、纷争,往往会不幸福的。

接着老子讲,把家修好了以后怎么样?“修之乡,其德乃长”,你家里修好了,您再管外边组织的事。“乡”只是个比方,指外边的组织,比如说您的公司。看一位领导者其实特别重要,如果有经验您应该看他在家里表现如何。如果在家里边他搞得不好,您指望他在公司里边做好,我觉得这是不大可能的。

比如说一个人在家里边对父母横加指责,恶言相向,对父母一点不孝顺,他到公司里边对员工都“您好,您好”,您说这可能吗?父母给他那么大的爱,他都不知道回报,他不懂得感恩,去回报父母,不懂得。您指望他在单位里边,我跟同事都素昧平生的,对这样素昧平生的人都能特别的好,有爱的循环,怎么可能呢?

我讲过《弟子规》,写了一本书,《弟子规》这书里边我就讲“爱的循环”,这“爱的循环”从哪开始?从家里边开始的。家里边如果有“爱的循环”,您感受到父母、家人的付出,用爱意回报,这叫“爱的循环”。有了“爱的循环”以后,你上单位里边,所有人也能建立起来“爱的循环”,就是互助互帮。如果您在家里边都没做好,没有“爱的循环”的话,您到单位您怎么能够感受到大家帮您的这份热心呢?

所以有的聪明的公司在招聘一个中层领导的时候,往往要考察这人在家里边对父母怎么样,我觉得这种领导是聪明的。就是他知道这种德行从何而来,所以一定要把自己先修炼好,然后再把家变得和谐,然后才能出去管理其他组织。“乡”实际上我们讲就是一些组织。“其德乃长”,这样德行就开始彰显开来了,开始变得绵长了,力量变得大了。

最后老子讲“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邦”是什么?“邦”指的是国家,是更大一级别的组织,在之前老子《道德经》写的都是“邦”,后来汉代以后因为忌讳刘邦这个字,所以都改成“国”了,所以现在版本都是“修之国”,实际都应该是“修之邦”。“其德乃丰”,这样德行才丰盛起来,才真正完成了。

最后老子加一句“修之天下,其德乃普。”什么意思?“邦”跟“天下”不一样,“天下”是整个国家,而“邦”指的是城邦,就是过去的诸侯。最后你真的把像城邦这样的组织德行都给做好了,最后才能“修之天下”,才能让天下人受益,这时候“其德乃普”,他的德行能够普照万民、普照众生。老子讲了这么一个修炼过程,就是从身到家、到乡、到邦,最后到天下,这么一个过程。你的德行在不断增长,在不断让更多的人受益,这些力量的核心从哪来呢?从你自己这儿来,你要先把自己修行好。

老子讲的这段话,和我们儒家经典《大学》里边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一句异曲同工,这什么意思?就是把德行普照于天下者,要“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这“知”就是“道”,你要先知道“道”。“致知在格物”,怎么去知道“道”?一定要了解世界万物的这种品性,了解世界是怎么生成的,所以您看这《道德经》讲的就是这些。“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什么意思?“知”是知“道”,您要明白这个“道”,明白“道”以后,你的心意才能变得“诚”,“诚”是内外一致。“意诚而后心正”,你把心摆正了,这叫修心,“心正而后身修”,老子讲的“修之身,其德乃真。”变得真,“真”和“诚”是一个意思。“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您看到了儒家讲的这个过程和老子讲的过程一样,就是我们先要知道“天之道”,先知道这世界是怎么生成的、万物是怎么来的,明白这个,看透了以后,原来如此,才知道“道”了,明白“道”以后,你心才能安静下来,原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放下自己为大家做事,您放心吧,不断去做,世界一定会更美好,您也幸福度过此生。所以这时候才开始不断地修身,把自己变得纯净,把欲望清干净,放下自己为大家做事,您这么做事以后家才能好,你自己“修”好了,家才能好,家“修”好了以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实际跟老子讲的是一样的。

所以大家经常说这儒家、道家打架,我觉得真不打架,您说这哪地方打架呢?其实真的明白“道”以后,您再一看儒家讲的都是一样的道理,儒家只不过具体告诉您怎么做,老子像这样具体告诉您怎么做的不多,老子讲的是原理,讲的是“道”。所以大家看如果我们把《道德经》和儒家经典给它贯通起来看,我们会发现原来可以豁然贯通,原来讲的都是一件事,只不过有人讲的是原理,有的人讲的具体方法怎么做,这就是两者的区别,你要真把它对立起来两边打,儒家骂道家,道家骂儒家,我觉得这遗憾了,您因为对立而不能学习真正的道理,那是您人生的缺失啊。

好的,朋友们,今天我们给大家讲了这一段,从老子的这段来看,我们知道其实以后如果解读儒家的时候,能这么去解读,我们会觉得一下贯通了,所以以后有机会我们也讲讲儒家的经典。

今天我们先分享到这儿,明天这个时间接着跟大家来讲《道德经》,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再见。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