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太平圣惠方

辨太阳病形证

伤寒一日,太阳受病。若脉静者未传诸脏;烦(躁)欲吐,脉急数者,乃传别脏也。宜桂枝汤。

太阳为病,头痛项强而恶寒,其脉浮数,宜桂枝汤。太阳中风发热而恶寒,宜桂枝汤。

太阳病中风脉,其阳浮而弱。浮者热自发,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翕翕发热,鼻鸣干呕,宜桂枝汤。

太阳病发热汗出,此为荣弱卫强,故便汗出。欲去其邪,更宜服桂枝汤。

太阳病若下之,其气上冲,可与桂枝汤。

太阳病发其汗,汗出不止者,其人必恶寒,小便难,四肢拘急者,宜桂枝附子汤。

太阳病若下之,其脉促,胸中满,宜桂枝汤。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宜服桂枝汤发其汗。

太阳病下之不愈,其脉浮者为在外,汗之则愈。宜桂枝汤。

太阳病服桂枝汤烦热不解者,当先针风池风府穴,乃与桂枝汤即愈。

太阳病自汗出,此为荣气和,卫气不和。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表和即愈。宜桂枝汤。

太阳病时自发热,汗出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当更发汗即愈,宜桂枝汤。

太阳病发汗已解,半日后复烦躁,其脉浮数者,可复发其汗,宜桂枝汤。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不可下也,宜麻黄汤。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痛,心烦目瞑,剧者必衄,衄者欲解也。宜麻黄汤。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体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宜麻黄汤。

太阳病脉浮而数者,可发其汗,宜麻黄汤。

太阳与阳明合病而自利,宜术附汤。

太阳与阳明病而不利,但呕者,宜葛根半夏汤。

太阳病项背强无汗,而恶风者,宜麻黄汤。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体疼痛,宜大青龙汤。

太阳病脉浮缓,其身不痛,但重,或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可大青龙汤。

太阳病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或渴或利,小腹满或喘者,宜小青龙汤。

太阳病发汗,汗解后,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体◇动,宜玄武汤。

太阳病不解,结热在膀胱,其人如狂,其血自下,其外不解,尚未可攻,当解其外,宜桂枝汤。外已解小腹结者,乃可攻之,宜桃仁承气汤。

太阳病反下之,遂利不止汗出者,宜葛根黄连汤。

太阳病吐下发汗后,而微烦,小便数,大便坚,可小承气汤。

太阳病发汗,大汗出,胃干烦躁不得眠,其人欲饮水,当稍稍饮之,令胃气和即愈。脉浮,小便利,微热渴者,宜五苓散。

太阳病发汗后,脉浮而数,复渴者,宜五苓散。

太阳病汗出而渴,宜五苓散;不渴宜茯苓散。

太阳与少阴合病,而自利者,宜黄芩汤。呕者加半夏生姜汤。

太阳病发汗后,腹胀满者,宜厚朴汤。

太阳病汗后,心下痞满,宜泻心汤。

太阳病汗出后,胃中不和,心下痞坚,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而利,宜半夏泻心汤。

太阳病外未解,数下之,遂夹热而利,利不止,心下痞满,表里不解,宜桂枝人参汤。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