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接着聊《道德经》。经过了三天的新年假期,各位还记得我们之前聊的什么吗?我们之前聊的是《道德经》里的这么几句话:老子说“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也就是说那种无名无形的,虚空的状态,是“道”的最开始的状态,它是万物的开始,当它有名、有形、有实的时候呢,进入一种有形的状态,这种是“道”是万物的母亲,它生养了万物。老子接着讲,“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要想观察那种无名无实的“道”的状态,我们要放空自己,保持一个清虚无为的清虚的状态,这个时候,我们用内心去感受它,才能真正与那个境界相沟通,能够体会“道”在那个状态下的微妙的运转。
接着我们要观察有名有实的“道”的状态怎么办?我们要“有欲”,要带着自己的角度,带着自己的神识、带着自己的学识去观察这个世界,来体会“道”到底是怎么运转的,这是老子前面讲的话。
今天我们来做个总结,老子在这一章的最后两句话里,怎么说的呢?老子说的,“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什么意思?老子告诉大家,前面的有名无名的状态,两者是一起出来的,都是“道”,一个源头出来的。“异名同谓”是名字不同,但是讲的是一件事,说的很简单,老子八个字,很干脆。那么现代通行本呢,跟帛书甲乙本不一样,通行本怎么讲的呢?通行本这么说的:“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前面的话是一样的,“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这一样,但是后面加一个“之玄”。那么这通行本说的有道理吗?我们觉得是欠妥的,为什么?因为它说,两者都是一起出来的,一个源头出来的,名字不一样,但是指的一件事,都管它叫玄,它加了一个“同谓之玄”,这是错的,为什么?因为老子从来没有管“道”叫过“玄”,因为“玄”是一个形容词,形容微妙、玄妙的意思,“道”是一个名词,我们“同谓之玄”,你说这就是“道”,你拿形容词来形容这个“道”,那是不对的,如果“玄”要是“道”的话,下面这句话就没法解释了。下面这话说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您那意思是“道之又道,众妙之门”吗?没法替代。所以说,这个“玄”字不能代表“道”,所以现在通行本,现在说“同谓之玄”,这个“之玄”两个字是什么?后加上的,我们应该看到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甲乙本,“两者同出,异名同谓”干脆到八个字,应该是老子的原貌,老子原来应该是这么写的。
下边讲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什么意思呢?老子说的,玄妙啊玄妙,玄妙加上玄妙,这是什么?所有精微的那种微妙的“道”的来源。“玄”字怎么解呢?什么是玄妙?“玄”字原来指的是黑色,但是不是正黑色,是有点偏红偏紫的那种颜色,叫“玄”色。这个字怎么来的呢?怎么变成“玄妙”了呢?是这样的,古人在染丝的时候,把它染黑的时候,因为最早我们只能染几种颜色,白色给染成黑色。染的时候呢,上面拿一个木头,把这个丝给捆上,一个横的横木头,把个头给扎上,然后下面一圈一圈拧,这种形状就把它叫“玄”,所以“玄”字古代怎么写?就是上面一点一横,下面两个拧在一起的旋转的圈这叫“玄”。也就是说,它拧这个丝的状态,拧起来以后,这个丝一环套一环,最后非常复杂的套在一起,你会觉得,很玄妙啊,老子他们当时那个年代的人想,这种状态应该就是玄妙的状态,所以管它叫“玄”。这个中国字其实就像什么?就像图画一样。这个中国字里边学问真大,我觉得特别好玩,您说,他管这种状态叫微妙的状态,“玄”指的是一种微妙的状态,这种深远莫测的状态,说这个“玄”你是思考不清楚的,好多微妙的事应该用“玄”来表示,这个“玄”字,在《道德经》里面第一章就提出来了,为什么呢?其实万物可能真的你研究到最后,这种旋转的状态还真有可能是它最后的形态。比如说,我们人体的DNA,我们现在科学发达了,发现DNA就是两个线的螺旋式的这么排列在一起,那么您看,还真是两个线这么排列在一起,如果我们分解一个原子,你会发现围绕原子核的两个电子也是一个圆圈套一个圆圈叠在一起盘绕旋转的,对吧?等等等等。我觉得DNA的双螺旋结构,最能体现这个“玄”的状态。古人他很简单的在一个字里边把两个螺旋放到一起,两个线条的螺旋放到一起,这叫“玄”,玄妙的意思,深远不可测的意思,这个词很有含义。
老子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为什么他说是“妙”呢?“妙”有两个解释,一个是美妙,“女”“少”,少女,您看老子《道德经》第一章讲开始的“始”带女字旁,然后“母”,然后“妙”,这里面出现了几次“妙”字,女少为妙,这个“妙”是美好的意思吗?不是,是微妙的意思,是精微的意思,为什么呢?因为“妙”字古代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女少为“妙”,这是讲那种美好的状态:另外一种是左边是个“玄”字,右边是一个“少”字,“玅”这个字也读“妙”,这是微妙的意思,什么意思呢?左边是个“玄”字,“玄”拧这个丝的时候,拧着拧着拧到最少的状态的时候,这种状态是什么呢?是非常微妙的更难解了,所以这个“玅”是一种什么,莫名其妙,不是说里边的美好,而是说这里边你体会不清楚的微妙的地方,所以“妙”有微妙的意思,老子这里边讲“众妙之门”,他这个词用的有意思了,老子可没说“众妙之源“,为什么没说”众妙之源“呢?各位,老子说这是一种形式,他只说是一种形式,他没说这是源头,他说“玄之又玄”的那种状态是“道”所呈现出来的门径、路径,呈现出来一个平台,但是他没说这是源头,所以各位古人用这个字我觉得是非常非常讲究的,一个字之差,绝对不同的,你理解就要不同,你要当“众妙之源”解释,那不就对了,“众妙之门”,只是出来的门径、路径,是一种形式,我们要体会它里边的内核是什么?我们所看到的这种玄妙都是一种形式而已。
到这儿我们《道德经》前面第一章,给大家讲完了,讲的是什么呢?《道德经》在这里面给大家讲了什么是“道”,“道”与世界的关系,它上来就立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一个观点,就是世界生成不是像我们想的这样,是神来造的等等,而是老子认为之前有一个力量,这个力量老子形容不清楚,后边他讲了,我形容不清楚它,但是我感知到它的存在,这个力量参与了我们世界的生成,它是我们世界生成的源头,它的状态一开始是无名无形的,后来,发展到有万物以后是有名有形的推动万物的发展,我们要以两种状态去感知它去,一种是放空自己的无欲状态,一种是有欲的状态,用两种状态去感知它,慢慢慢慢我们会了解“道”是怎么运行的,然后我们才能在这个世界中去建立人世间的法则,所以老子第一章上来,把他的整体基调奠定下来,就是我的世界观是什么样?我认为这个“道“是什么?先给大家做了一个概述,明天开始我们聊《道德经》的第二章,逐渐进入天道和人道的关系的评述。
好,我们明天见,谢谢!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