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老子修真心传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释义:本章经文,绝大多数专家学者一看到“戎马”二字,都会从外部战争的角度去解读,其实这些都是外说,是心外说法。或者说是外道,是心外求道,不是究竟说。老子旨在教人修身成道,其五千言字字出自本心,离开本心,无法得道。因此,只有真正的修道者,才能领会老子这里并非谈外部战争,而是在向世人揭示修心秘法。

所谓战争,其实都是自我内心的争斗、战争,身就如战场,妄心(意识心)就如反叛部队,不断挑战自性真心,妄想代替自性真心来控制我们肉身,向眼耳鼻舌身发号施令,指挥它们肆意妄动。

第一句:“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暗指人身小天地。“马”暗指人之意识心,“走马”暗指意识流,也即意识心的流动如“走马”一样,有一句话叫心猿意马,就是说人的意识心就像上蹿下跳的猿猴和狂奔的野马一样定不下来,老子这里用“走马”二字来形象的揭示人悟道后,意识心从本性中稳步、有序的向外流出、散开,不再纠缠不清。“粪”本为排泄废物,这里指负能量或负面情绪。

就是说当修道者证悟大道、觉悟本心时,也就自然能链接天道能量,让身心处于清静、自然无为的境界中,妄心也就自然转化为真心,意识流也会如一股清流般汩汩涌出,那些所谓的负能量、负面情绪也会在流动中被自然清理、释放出去,不会给身体造成任何危害。

第二句:“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戎马”就是战马,战马是服务于战争的,是在战场上厮杀争夺的,这里暗指妄心所产生的妄想就如戎马一样是为了厮杀、掠夺索取而生的。“郊”是荒郊野外。这一句就是说当人迷失本性,失去大道的指引后,心就会如在荒郊野外流浪一样漫无目的,妄念就会如战马一样,从妄心中一生出来就充满了敌对、对立、斗争、争战意识。

第三句“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这一句是老子在前面两句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修道的心法密钥:一是不“可欲”,二要知足,三是不要存“欲得”之心。

“罪莫大于可欲”。最让修道者受折磨、犯罪过的是什么呢?就是“可欲”。所谓“可欲”就是把“可以放纵私欲”当成正常的,认为欲望是自然而然的,是合乎大道的,根本不需要持守戒律去节制它,甚至认为修道就是要放纵欲望,老子提醒持如此观念的修道者,这样做很可能会犯极大的罪过。

“祸莫大于不知足”。修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最大的祸患是什么呢?就是“不知足”。这里的不知足,就是说修道者的心虽已在道上,但是不能做到顺其自然,不知“道”就在足下,就在当下,执着的认为道在更远处,这就是不知足。这种不知足,其实是一种“法执”,对道法的执着。这种不知足所带来的的祸患,最容易让修道者走火入魔。

“咎莫憯于欲得”。修道过程中,所犯的最大的错误是什么呢?就是心不能彻底的放下,心还有挂碍,心不得清静。之所以放不下、有挂碍、不得清静的原因是心上仍存有“欲得”之心。所谓“欲得”,就是说心上还紧紧的抱着想“得道”的欲望去修道,或者说死死地抱着一颗想“修道”的心去修道。却不知真正的大道是无修之修、无为而为的,是不可得而自得的,来不得半点的刻意,掺不得丝毫的欲望。道体就如一干净的玻璃杯,哪怕杯壁上仅仅挂着一滴透明的、小小的水珠,那也是有染着,不是玻璃杯的全部实相。心体若与道体合一,也必须如此,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挂碍,只有如此才能超越、拥抱无极大道,与大道真正的融而为一。

最后一句:“故知足之足,恒足矣。”这里老子又语重心长的总结说,“罪”、“祸”、“咎”这三者都是不知足导致的,不知足,心就会放纵;不知足,心就会执着;不知足,心就有挂碍。只有“知足之足”,也即:觉知当下即是十足的道体,觉知道性能量本自具足,则“恒足矣”,也即:常如此观想话,则自然信心十足、定力十足、智慧十足,不会继续心外驰求了。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