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健康学-健康自己把握

行为与健康

不断地认识、评价促进健康的行为及危害健康的行为,提倡健康行为,避免危害健康行为,成为全社会每个人维护健康的重要任务。

1.危害健康的行为

危害健康的行为有三个特点:一、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习惯,是自愿的,即“自我创造的危害”;二、长期稳定的行为,偶尔吸一支烟或某天高盐饮食不会对健康造成太大的危害,但长年累月就不同了;三、有明显的健康危害性,并且是不仅危害自己,还会危害他人和社会,因此,危害健康的行为是“害己害人害社会”。如酗酒不仅伤害自己而且可能由于行为失控而伤害他人。

常见的危害健康的行为有:

(一)吸烟

吸烟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20世纪的瘟疫”。根据中国目前吸烟现状预测,进入2025年后,中国每年将有200万人死于吸烟。世界各国对吸烟的危害越来越重视,都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对于吸烟与癌症的关系研究最为广泛深入。吸烟人群患多种癌症特别是肺癌的危险性增加,重度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比非吸烟者大3~30倍,吸烟与肺癌亦存在着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此外,在长期吸烟者中,卵巢癌、膀胱癌、口腔癌等发病率也很高。吸烟还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功能损害、心血管病等的发生和死亡有关。吸烟不仅危害吸烟者本人的健康,而且还可通过污染环境造成不吸烟者的被动吸烟而危害他人健康。美国报道,成年人在充满烟雾的办公室内被动吸烟,与那些20多年来每天平均吸10支烟的人肺部受损害程度相等。吸烟家庭中的子女支气管炎的患病率比不吸烟家庭高2~3倍。如果孕妇吸烟还可能影响胎儿的发育。调查表明,妇女在怀孕期间大量吸烟,可使早产率增加20%~50%,自然流产率增加10~70%,甚至可造成胎儿先天畸形,新生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人数亦增加。

烟雾本身及其中的有害物质能对机体的局部产生强烈刺激作用,烟草中的有害成分,如烟碱、焦油苯并(a)芘、亚硝胺、砷、钋、一氧化碳等能干扰人的正常生理、生化反应和代谢功能,从而对人体的心血管、胃肠道、神经系统和肝、肾等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并引起激素分泌紊乱,免疫功能受损,巨噬细胞功能受限等,并有致突变和致癌作用。

据报道我国每年香烟的税收达240亿,确是一笔不小的财政收入,但每年因吸烟导致的经济损失却达到了280亿,而且这还只是有形损失,无形损失可能比这大得多。

(二)酒精滥用与健康

酒精滥用、酒精依赖和酒精中毒是遍及世界各国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早已引起普遍重视。与酒精滥用相关的社会问题有离婚、自杀、意外伤害、暴力和犯罪等。长期反复酗酒会导致躯体和精神两方面明显改变,使社交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降低。过度饮酒所致的躯体、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损害,以内脏和神经系统损害最为明显。酒精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剂,酒精中毒所致的神经系统损害有末梢神经炎、癫痫、小脑病变、痴呆等;过度饮酒所致的躯体疾病有肝硬化、胃炎、心肌炎、胆囊炎、营养不良、急慢性感染等。过度饮酒者的下一代会发生胎儿酒精综合征,表现为低体重、低智能、生长发育不良。过度饮酒对精神的影响是出现人格改变、焦虑、抑郁、甚至自杀等。

(三)药物滥用与健康

药物滥用是指反复使用某些可以显著影响精神活动的物质从而导致对躯体和心理健康的损害和危险,这类物质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影响神经活动,故又称精神活性物质,包括鸦片类物质、镇静安眠药、麻醉剂、兴奋剂、致幻剂等。由于非医疗需要而非法使用这些成瘾药物称之为吸毒。这类物质的滥用和成瘾,不但严重危害个体的身心健康,而且带来许多家庭和社会问题。从行为医学角度来看,吸毒成瘾主要是人们对精神应激所采取的一种应对方式,是一种社会适应不良行为。

吸毒对健康的直接危害是:几乎所有毒品都是作用于人的大脑神经中枢,因此一次过量摄入必然会引起神经中枢的过度兴奋而衰竭或过度抑制而麻痹,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而长期使用则可能引起大脑器质性病变,形成器质性精神障碍,包括人格障碍、遗忘综合征和痴呆。中枢神经的受损也会殃及机体的各器官和系统,使患者极度衰弱,丧失工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同时,吸毒可能感染艾滋病等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吸毒对家庭的危害是吸毒行为不仅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对家庭带来危害。首先是经济问题,有害物质的非法交易需花费大量钱财,并且成瘾造成的疾病和职业能力降低会造成经济损失。其次是成瘾后人格改变,不顾家庭及其成员的生活需要,放弃抚养义务,性功能减退,虐待妻儿,给家庭带来极大危害。吸毒对社会的危害是吸毒者因经济问题、人格改变等原因发生抢劫、强奸、卖淫等犯罪行为而危害社会治安、败坏社会风尚。

(四)不良性行为与健康

从广义上来说,所有以达到性满足为目的的行为或任何能够引起性高潮的行为都是性行为,但严格意义上的性行为仅指男女两性生殖器之间的接触,即性交。不良性行为是一些有可能危害健康的异常行为,一般多是一些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越轨行为。异常的、过度的性紊乱为社会道德规范所不容,并可能危害健康。

不良性行为最主要的危害是人们认识最多的性传播疾病。不良性行为是性传播疾病进行传播的主要途径,并且也是近年来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艾滋病的重要传播途径。

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系指主要通过性交或类似性行为而传播的疾病,即一般习惯上所说的性病。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性观念、性态度和性行为的变化,除梅毒、淋病、软下疳和性病淋巴肉芽肿等四种以往所谓经典的性病外,又将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传染性软疣、阴道滴虫病、生殖器念珠菌病、阴虱、疥疮、乙型肝炎、艾滋病等均纳入广义的STD之中。STD病原体各异,其共同特点是病原体均对外界湿度与温度变化的适应力很低,人类性行为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条件与环境,因此也就成为这类疾病传播的最主要方式。STD的侵害部位多是泌尿生殖系统各器官,表现出溃疡、疮疣、炎症等。女性病人症状常不明显,因而对本人和他人会有更大的危害,出现各种合并症。而梅毒、淋病在晚期可以累及全身多种脏器,艾滋病则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丧失,造成各种难治性感染或恶性肿瘤。

性行为与婚姻、家庭、子女教育等问题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不良性行为,包括卖淫嫖娼、多个性伙伴、婚外性行为等都有可能导致婚姻破裂、家庭解体,进而使夫妻双方身心受到伤害。更严重的是家庭一旦破裂,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将受到严重损害,使青少年犯罪、性放纵等增加。

(五)不遵守交通法规

中国地广人多,交通设施尚不完善,怎样才能在现有设施基础上尽量减少由于违章而造成的交通意外呢?

建立人性化的交通法规:在人的素质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严格可能是最人性化的。行人(有行为能力的人)和非机动车如果违反交通法规,后果必须自负,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可能这看起来不人道,但时间久了,必须遵守交通法规的观念深入人心,改变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可以解决行人和非机动车乱违章的现象。

教育父母:一位父亲带着孩子骑车过马路,遇到红灯。孩子说:“老师讲红灯不能过马路。”父亲看看周围说:“没有人,没关系。”带着孩子就冲过去了。学校都在教育学生遵守交通法规,做父母的却缺少社会公德。因此,要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父母,必须让他们付出不守法规的代价,并且让他永远不会忘记。

管理科学化:交通相关的部门应有所规划,互相协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道路施工,影响交通畅通。

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多方面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另一方面也给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上述危害健康的行为往往在导致疾病出现之前,就已在健康人群中悄悄的蔓延,形成了社会病。社会病就必须用社会卫生政策和社会处方去治疗。

二、促进健康的行为

健康行为是指一个人为了预防疾病、保持自身健康所采取的各种行动。

在实际生活中,健康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形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二是放弃或减少危害健康的行为,如戒烟、戒酒等。健康行为有四类:①日常健康行为:如合理营养、充分的休息、适量的运动等;②保健行为:如定期体检、接收预防接种等;③预防性行为:如开车时系安全带防止车祸对健康的影响、安全的性行为等;④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如戒烟、戒赌等。

健康行为的表现不仅必须有益于自身、他人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即行为必须具备有利性;而且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①行为必须规律有衡,如定期定量运动;②行为既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又能根据环境调整自身行为,如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环境选择运动项目,表现出行为和环境的和谐性;③行为必须与内在的心理状态一致,即行为与心理状态的一致性;④行为强度有理性的控制,即行为必须有适宜性。

促进健康的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表现出的在客观上促进或有利于健康的一组行为群。判断是否是促进健康行为必须结合个体心理及身体特征。目前,根据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大量观察研究,普遍认为以下几种行为生活方式是有利于促进健康的。

(一)乐观积极的应对方式

积极应对是指人对紧张刺激可能出现结果的一种积极反应,是现实生活中培养起来的对可能出现的健康威胁或挫折在头脑里形成的预兆,针对或为达到预期结果而做出积极反应的一种能力。对于个人健康来说,积极乐观的应对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有人讲癌症患者有两种死法,一是饿死;二是吓死。有些人知道自己患了癌症后,精神一下子就被击跨了。有这样一个事例,某位患者得了胃癌,在医院开刀。当医生打开他的腹腔,看到已经转移无法手术,就只能关好腹腔,并对这位患者说已经开好了。这位患者高高兴兴地出院,高高兴兴地活着。一天,他的一位邻居从外地回家,看到他非常惊奇,问他有什么养身之道。他说:“我已经好了”。这位邻居说:“那是医生骗你的,实际是转移了无法手术”。这位患者当即就变了脸色,不久就去世了。虽然这样的案例有点极端,但在生活中,类似的事件还是经常发生的。凡事向好的方面想,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就是不同的应对方式,得到不同的结果。

要永远保持乐观积极的应对方式确实是比较困难的,原因有二:一是人的生物节律。有高潮和低潮;二是人的情绪受环境影响。因此,要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自己无法完全自控的情况下,让自己进入一个积极乐观的环境,结交积极乐观的朋友,讲对话不如讲好话,让环境来感染自己,相信保持乐观的心态是完全可能的。

(二)充分的休息

人们在从事各种活动后常会发生疲劳,休息有利于消除疲劳,恢复精力,促进健康。即使在没有明显疲劳的情况下,人体的各个器官也需要一定时间的休息,以促进其互相协调,保持正常功能。白天你的身体忙忙碌碌,在完成一天的工作后,就会变得疲惫,需要恢复精力以应付第二天的活动。睡觉的时候,身体会进行自我调节,使你可以精力充沛地迎接新的一天。

每天的休息包括6至8小时的夜间睡眠和日间的精神放松。有规律的睡眠及松弛习惯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废物的排泄。缺乏足够的休息会令人难以集中注意力。

休息分为积极的休息和消极的休息。积极的休息是脑力和体力的互换,而不是单纯睡觉。当我们从事脑力劳动时,脑力活动区域兴奋,而体力劳动区域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反之则脑力劳动区处于抑制状态,这就是休息。当我们在单位脑力劳动一天后,回家帮助家人干点体力活,既可以增加感情,又可以进行休息,真是一举两得!

如果充分的休息后还感到非常疲劳,你就要考虑有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你的健康。

(三)适量的运动

体育锻炼和运动是保持健康的的关键因素之一。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肌肉和骨骼力量,增加肺活量,放松身心。

一个良好的运动计划,应该包括三种身体运动:有氧运动、伸展运动和无氧运动。

医学界权威人士指出,经常运动有许多益处:

消耗多余热量

帮助保持适当体重

促进血液循环

强健肌肉

加快新陈代谢

改善睡眠质量

帮助减轻压力及缓和烦躁的情绪

运动要遵循适量原则,许多运动员是带着满身的伤痛退役的,这是过量运动的后果。有这样一则新闻:一位老人在锻炼时不慎骨折,一同锻炼的另一位老人急忙将其送到医院。医生们忙于抢救骨折的老人。当一切安排妥当,去感谢那位送人的老人时,才发现他已长睡不醒了。尸检发现这位老人是心肌梗塞,由于锻炼后又送病人到医院,过度紧张所致。

运动是加快新陈代谢,如果旧的去了新的还没有补充进来,身体将会出现亏空,因此,运动要适量,更要在保证营养充足的前提下去运动。

(四)足量均衡的营养

人类能够生存下来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能不断地从外界摄取食物,经消化吸收后获得维持生命所需要的热量和营养素。营养状况和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营养素不足或过量,都会损害人体健康,成为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如贫血、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均衡的营养是基础。没有充足的营养保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是不可能的。相信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肚子饿的时候,思维减慢,不想说话。没有充足的营养保证,睡眠也称为一种奢望,看看那日益壮大的失眠队伍吧。没有充足的营养保证,锻炼可能不仅对身体无益,反而有害。因此,建议老人在锻炼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营养的补充。

为了健康,请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充足的休息、适当的运动和足量均衡的营养!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