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太平圣惠方

论服饵

夫药有君臣,人有虚实。服饵之法,轻重不同,少长殊途,强羸各异。或宜补宜泻,或可汤可丸。加减不失其宜,药病相投必愈。若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凡药势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即进药,药气散即进食,如此消息,即得五脏安和。非但药性之多方,其节适早晚,复须调理。今所云先食后食,盖此义也。凡服汤,欲得稍热服之则易消,下若冷则呕吐不下。若太热则伤人咽喉,务在用意。汤必须澄清,若浊令人心闷不解,中间相去,如步行十里久再服。若太促者,前汤未消,后汤来冲,必当吐逆。仍问病者腹中药消散否,乃更进服。

凡服丸药,补者,皆如梧桐子大,以二十丸为始,从一服渐加至四十丸为限,过多亦损人。云一日再服者,欲得引日多时不阙药力,渐积熏蒸五脏,弥久为佳,不须顿服为善,徒饵名药获益甚少也。凡服浸酒药,欲得使酒气相接,无得断绝,断绝则不得药力,多少皆随性饮之,以知为度,不可令大醉至吐,大损人也。

凡服药治病,先起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今药中单行一两种有毒之药,只如巴豆甘遂之辈,不可令至尽剂尔。如经所说,一味一毒,服一丸如细麻;二味一毒,服二丸如大麻;三味一毒,服三丸如胡豆;四味一毒,服四丸如小豆;五味一毒,服五丸如大豆;六味一毒,服六丸如梧桐子。以数为丸,而毒中又有轻重,只如狼毒,钩吻,岂同附子芫花之辈耶。则凡此之类,皆须量用也。

凡饵汤药,其粥食肉菜,皆须大熟。熟则易消,与药相宜。若生则难消,复损药力。仍须少食菜,于药为佳,亦少进盐醋乃善,亦不得苦心用力,及于喜怒。是以疗病,用药力为首,若在食治将息得力,大半于药,所以病者务在将息,节慎之至,可以长生,岂止愈病而已。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