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上医学【最上乘的医生是自己】

十六、生病?说明你缘分到了!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讲忠恕,道家讲承负,佛家讲因果。三者所揭示的都是宇宙人生的规律,要掌握这些规律,就必须要修心。这里我们简单讲一讲因果。

现代很多人一听因果,就认为是迷信,其实却不知道因果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自己,因果用现代语文教科书的语句关系来解释,就是因为……所以…..,古人高度浓缩成“因果”两个字。

其实,因与果中间还少了一个字,就是缘,因此,比较准确的说法是因缘果。那么什么是因?什么是缘?什么又是果呢?很多人解释的时候,都会举一个比较浅显易懂的例子,比如一粒种子,就是因,种子发芽开花结出了果实,这就是果。那么,种子需要在阳光、水分、营养等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发芽开花结果,是不是?阳光、水分、营养等促使种子发芽结果的条件,就是缘。

同样是一粒种子,埋在沃土里和丢在硬邦邦的水泥地面上,哪个更容易发芽开花结果呢?当然是埋在沃土里的更容易些,是不是?丢在水泥地面上的即便有阳光照耀,但是不具备沃土这个条件也很难发芽、开花、最后结出果实来,所以只有各种缘具足了,也就是各种条件成熟了,才能结出饱满的果实,否则,少了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行。比如,种子长在阳光充足的地里和长在缺少阳光的土地里,最后结果就会完全不同,长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的种子,最后结出的果实又大又饱满,长在缺少阳光的土地里的种子,最后结出的果实可能就会干瘪甚至结不出果实来。在《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晏子对楚王讲了一个小故事,他说:“橘生于南则为橘,橘生于北则为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一个是水果,一个是药材。其中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造成的。水土就是缘,缘分不同,或者说缘分不成熟,最后就会结出不同的果。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再来看看我们人类的疾病,也逃不脱因缘果三个字,因是种子,种子就是我们的肉身、是我们的体质,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如果肉身都不存在了,哪里还有什么疾病呢?当然,老子是在告诉我们不要总是成天担心自己这具肉身,你越担心,病反而来的越快,担心它越多,成天提心吊胆的,让五脏六腑处于紧张的状态,病可能会越严重。要学会淡然处之,要明白生老病死本是人之常态,古往今来有谁能逃脱得了呢?

肉身是生病的因,当然这个肉身除了后天养成外,还包括先天的体质,先天体质是父母给的,父母若本身身体就不好,精子和卵子的质量不高,或者受精后,我们这个胚胎所生活的环境,也就是母亲的子宫一派寒象,抑或是胎中时候,父母总是吵架、生气,都会影响到这个胎身的发育,影响我们的体质,这是从因上讲。当然,除此之外,按照佛道的理论,里面还有更深的因果关系,我们就不深入展开来讲了。

我们生了病到医院检查了、确诊了,这个病就是果,已经成为事实了。有因有果,还差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生病的缘。那么,这个缘又是什么呢?缘有内缘和外缘。外缘包括我们的身体外部的生活环境,饮食环境、工作环境、空气环境等,我们吃的饭、喝的水、呼吸的空气、工作氛围等是我们生病的外缘,更具体的讲,外缘就是中医所讲的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当我们的身体不小心招感了六淫,如果体质不好、抵抗力又差,就会生病。

内缘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情绪和欲望,属于人的不良的习性范畴。人,往往是欲望越多,诱惑越多,烦恼也越多。肚子吃不饱时,只有一个烦恼。肚子吃饱了,却有无数个烦恼。老子说:“圣人之治,为腹不为目。”圣人之所以烦恼很少,是因为他们能自治其心,只要能吃饱肚子就好,从不自寻烦恼。

情绪就是中医常讲的七情,也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也有人总结为怨、恨、恼、怒、烦,称为五毒,就是五种致病的毒药。欲望又是什么?就是贪,贪就是我们各种不合理的念头的过度积聚,贪有多种,诸如贪财、贪色、贪名、贪吃、贪喝、贪睡、贪玩等都是贪,不论是情绪还是欲望,归根到底,都源于我们不合理的、过度的念头,是心中一个个不平的念头叠加缠绕而形成的,如果不善加引导疏通这些念头,它们就会积聚成形,最终影响到细胞、分子的有序排列,进而造成身体经络气血的运行不通和淤堵,造成组织器官的功能失衡,从而引发肉身上的疾病。

当然,外缘和内缘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外缘招致的病可以引起人情绪、欲望的失衡,内缘招致的病也会让身体招致六淫的侵袭。不论外缘内缘,只要缘分成熟了,身体都会发病,所以说,人生病也要讲缘分的,缘分不到,病也生不起来,缘分到了,病也就生了。当然,病好了也是讲缘分的,缘分散了,病也就散了。

人要想少生病,就要想办法与内外缘份做个了断,我们不可能完全绝缘,但至少可以做到调节好自己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睡眠习惯,顺应天时,有规律的生活、工作,调控好自己的念头和情绪,做到心平气和、少私寡欲,化习性为自性。这样疾病就不会轻易的走进我们了,我们这个肉身就容易健康长寿,无疾而终。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