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饥也,以其取食税之多也,是以饥。
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为也,是以不治。
民之轻死也,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
释义:第一句:“人之饥也,以其取食税之多也,是以饥。”“税”字左边一个“禾”字,指食物而言。右边“兑”字,指嘴巴而言。因此“食税”二字的本义就是给嘴巴进献食物、以解肠胃之饥的意思。后引申为赋税,即民众向上层统治者进献粮食钱财等,以解决上层统治阶级的吃饭问题。与此类似的还有牙税、牙祭等词汇。
因此,本句经文也有两种不同的意思,一是外说,指世人之所以肚子会饥饿感,是因为统治阶级向他们敛取的“食税”太多的缘故,所以填不饱肚子而常感饥饿。一是内说,指世人之所以常感饥饿,是因为他们所摄取的食物太多的缘故,所以会常感觉饥饿。事实上,一个人若是常常一日三餐吃过多,胃口会变大,胃长时间处于蠕动状态,一旦得不到足够食物,就会有饥感产生,日久就可能会引发糖尿病消渴症。
此句经文,若是从修道者角度来理解,则内说更为妥切,也即老子提醒修道者,若想修道,就要少私寡欲,吃饭不要太撑,七分饱即可,以免增长过多的食欲而影响修道。从内在来说,食物进到胃里,胃要把它磨碎消化以便于更好吸收,这个过程本身也是需要消耗身体能量的,所以说人吃饭,饭也吃人,因此,为了避免无谓的消耗,完全不必要吃的太多。
第二句:“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为也,是以不治。”此句我们仍从修道的角度来解读,白话意思是:百姓之所以不能自治其身、自治其心、自净其意,整天盲修瞎练、妄想不断,就是因为“其上”(指妄心或身体上部之头脑)太有为了,脑袋总是胡思乱想、妄想不断,心不得清静,所以不能实现自治。
第三句:“民之轻死也,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此句继续从修道的角度来解读,白话意思是:民众在修道过程中,会出现想尽快死亡以获得解脱的轻生念头,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修道走火入魔了,或者说修偏了,不知道修道即是修心,执着的认为心外一定有个可以让生命不生不灭的天堂或极乐国存在,为了快速求得生命的长生不死,所以就会产生轻死的念头。
第四句:“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只有不以“肉身生命”作为修行对象,也即以“心体”作为修行对象时,才是真正贵重生命的贤明之举。
此处老子指明,修道之根本在于修心,也即性身,而不是修肉身生命。古修道者云:“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即是此意。只有性身是可以不生不灭,也即长生不死的。肉身不过百年之躯,迟早是会陨落的。再者,性为命之根,把性身修好了,智慧光明开显,无需刻意折腾,自然就能自觉、自律的顺应天时来保养肉身生命,使其更加健康长寿。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