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
——培根
一、基本知识
为了维持人体的健康,血液中必需含有一定的糖,才能充分供应细胞所需能量。
一个正常人,12小时不吃东西,100毫升血液中糖的正常含量是80~100毫克。当血糖降至70毫克时,就渐感饥饿,由倦怠感而逐渐形成疲乏。当血糖降至65毫克,就会饥肠辘辘,特别想吃甜食。血糖持续下降,疲乏将会变成衰竭,表现为:头晕目眩、虚弱及站立不稳,甚至会出现心律紊乱或呕吐。在长期不能进食或体力极度消耗时,机体才会利用蛋白质分解所产生的氨基酸供能,以维持必要的生理功能。因此长期饥饿的人,大多比较消瘦。
神经及脑细胞只能利用糖供应能量,而不是脂肪或蛋白质。当人的血糖降到正常值以下时,会变得暴躁易怒、情绪恶劣、不合作等。另一方面,如果所吃的食物能增加血糖含量,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人就不会想吃甜食,并且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清晰,心情开朗,乐于与人合作。
是不是血糖越高越好呢?不是的,当血糖超过一定水平时,将会对身体的许多器官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身体有自我调节作用,通过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过高的血糖,当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时,就导致了血糖水平过高,形成糖尿病。
二、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
胰岛素是促进合成代谢、调节血糖浓度的主要激素。
(一)对糖代谢的调节: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加速葡萄糖合成糖原,储存于肝和肌肉中,并抑制糖异生,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酸,储存于脂肪组织,结果使血糖下降。这也是为什么多吃糖容易胖的原因,因此,减肥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少吃碳水化合物尤其是单糖和双糖。
胰岛素缺乏时,血糖浓度升高,如超过肾糖阈,尿中将出现糖,成为糖尿病。
(二)对脂肪代谢的调节:胰岛素促进肝脏合成脂肪酸,然后转运到脂肪细胞贮存。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除了合成脂肪酸外,还可转化为α一磷酸甘油,脂肪酸与α一磷酸甘油形成甘油三酯,贮存于脂肪细胞中。同时,胰岛素还能抑制脂肪酶的活性,减少脂肪的分解。
胰岛素缺乏时,出现脂肪代谢紊乱,脂肪分解增强,血脂升高,脂肪酸在肝内代谢加速,生成大量酮体,由于糖代谢过程发生障碍,不能很好地处理酮体,以致引起酮血症与酸中毒。
(三)对蛋白质代谢的调节:胰岛素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其作用表现在蛋白质合成的各个环节上:①促进氨基酸通过膜的转运进入细胞;②加快细胞核的复制和转录过程,增加DNA和RNA的生成;③作用于核糖体,加速翻译过程,促进蛋白质合成。另外,胰岛素还可抑制蛋白质分解和肝糖异生。
由于胰岛素能增强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所以,它对机体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但胰岛素单独作用时,对生长的促进作用并不很强,只有与生长素共同作用时,才能发挥明显的效应。
三、糖尿病的后果
组织不能充分利用血糖,缺乏营养,饥饿感强,形成“多食”;细胞外高血糖,造成细胞外液高渗状态,细胞内液往细胞外转移,感到口渴,形成“多饮”;糖份从尿中排出,产生利尿作用,形成“多尿”;胰岛素分泌不足,蛋白质合成减弱,分解代谢加速,形成负氮平衡,造成肌肉日渐消耗,形成“消瘦”,造成“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
糖尿病可怕的不是血糖高本身,而是其并发症。
从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可知,当血糖升高时,若胰岛素合成正常时,可使体内的葡萄糖转变为脂肪酸并抑制脂肪分解。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液中脂肪酸升高,形成高血脂,有些患者就是先查出高血压而被发现患有糖尿病的。
当胰岛素分泌继续下降时,血糖不能被组织利用,脂肪分解增多,产生大量酮体,若超过机体对酮体的利用能力时,就形成酮症或发展为酮症酸中毒。
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一些患者可以此为首发表现。
慢性并发症
慢性并发症主要以血管病变为主。
血糖不能被细胞有效利用,能量代谢障碍,导致细胞活性改变。最先受影响的就是微血管,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心肌细胞,出现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和神经痛等。由于微血管的改变,皮肤和黏膜的免疫水平下降,容易出现感染。
由于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将出现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动脉内膜平滑肌细胞发生异常,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和肢体外周动脉等,从而引起中风、冠心病、肾病和肢体运动障碍等。
四、糖尿病的控制
目前我国大约有糖尿病患者4000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患者是II型糖尿病。在我国,并发症治疗成本占II型糖尿病治疗成本的80%,因此,控制血糖,预防或减轻并发症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而让胰岛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是根本解决方法。
(一)胰岛素何以会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呢?现在来分析一下原因:
环境因素:病毒感染是主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已知主要的病毒有柯萨奇B4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等可启动胰岛B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造成胰岛细胞的破坏,形成I型糖尿病。有研究发现,用较高热量的配方奶粉喂养婴儿有可能在幼年期引起胰岛素分泌升高和胰岛B细胞抗原递呈作用增强。
血糖迅速增加,导致胰岛素分泌失衡:当血糖迅速增加时,为了稳定血糖,胰脏将分泌大量胰岛素,以便将这些糖转换成糖原或脂肪,储存于肝脏与肌肉中,避免糖随尿液流失。这时胰岛素的大量分泌会造成血糖下降过快,形成“胰岛素休克”。如果大量摄取碳水化合物,糖不断进入血液中,胰脏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长此以往,胰脏不堪重负,必然会影响胰岛细胞的功能,从而影响到胰岛素的分泌。由于细胞仅能储存少量糖原,多余的糖将转变为脂肪,这样更引起血液中和身体中脂肪的堆积。
胰脏功能正常,但无法合成足够正常胰岛素:胰岛素的合成必须有蛋白质和锌等矿物质的参与,如果饮食中优质蛋白质不足或锌不足甚至两者都不足,就无法合成功能齐全的胰岛素,从而无法正常调节血糖水平。
要控制血糖,还必须有足够的维生素B参与血糖、血脂和蛋白质的代谢。
由于前几代人不注意保护自己,造成胰岛素的遗传基因发生了问题,导致胰岛素合成障碍也是可能的,但在实际生活中非常少见。为了保证后代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大家就有责任从现在做起注意自身健康。
(二)怎样才能减少以上因素对机体的影响呢?需注意以下方面:
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病毒侵入:利用维生素A、B、C和蛋白质提高黏膜的抵抗力以及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预防病毒感染。婴儿最好用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也要多学习一点喂养知识,科学喂养。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零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你如果不注意在饮食中增加优质蛋白质、优质脂肪和纤维素的含量,由于碳水化合物代谢快,容易讥饿,导致不断摄入零食,零食中又多含糖分,结果血糖水平不断升高、降低,胰脏负担增加。因此,必须在饮食中注意增加优质蛋白质、优质脂肪和纤维素的含量,减少零食的摄入量,以避免血糖水平的剧烈波动。(图21)。
要合成足够正常的胰岛素就必须补充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和矿物质锌。
由于饮食越来越精,农药和抗生素吃得越来越多,导致维生素B来源不足,因此多注意补充足够的维生素B族。
为了防止并发症,必须适量补充具有细胞保护作用的维生素E,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EPA和DHA,以及钙、镁、铬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总之,保证身体的营养平衡是预防糖尿病和防止糖尿病后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