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健康学-健康自己把握

一、钙

一、钙

(一)生理功能

成人体内含钙总量约为1200g,约占体重的2%,其中99%集中于骨骼和牙齿中。在骨骼和牙齿中存在的主要形式为羟磷灰石结晶,也有部分是无定形的。后者在婴儿时期占的比例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另外1%的钙或与柠檬酸螯合或与蛋白质结合,但大多数(50%)是呈离子状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及血液中,这部分钙统称为混溶钙池。它与骨骼钙维持着动态平衡,即骨中的钙不断地从破骨细胞中释出进入混溶钙池,而混溶钙池的钙又不断地沉积于成骨细胞中。这种钙的更新,成人每日约为700mg。钙的更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慢,幼儿的骨骼每1~2年全部更新一次,成人更新一次则需10~12年。40岁以后,骨中的无机物逐渐减少,可能有骨质疏松的现象出现,增加体力活动可以延缓这种过程。

混溶钙池的钙是维持所有细胞正常生理状态所必需的,其生理功能为:(1)心脏的正常搏动,肌肉、神经正常兴奋性的传导和适宜感应性的维持,都必须有一定量钙离子的存在。(2)钙还参与血凝过程,并对一些酶系统(如三磷酸腺苷酶)起激活作用;(3)钙还是各种生物膜的一种成分,是维持细胞内胶质完整性所必须的;(4)钙缺乏主要影响骨骼的发育和结构。

(二)吸收、排泄与储留

1.影响钙吸收的因素

膳食钙在肠道中的吸收很不完全,约有70~80%不被吸收而留于粪便中,主要是由于钙离子与食物中的植酸、草酸及脂肪酸等阴离子形成不溶性钙盐所致。

膳食纤维可以影响钙的吸收。

脂肪消化不良时,常降低钙的吸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钙与未被吸收的脂肪酸形成钙皂,随粪便排出所致。

2.有利于钙吸收的因素

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而且一般人体不会缺乏维生素D。

乳糖对钙的吸收也有促进作用。

膳食蛋白质供给充足,有利于钙的吸收。

机体对钙的需求大。

3.供给量与主要食物来源

我国建议的每日钙供给量:成人800mg;孕妇1000~1500mg;乳母2000mg。

食物中钙的来源以奶及奶制品最好。

(三)缺乏对身体的影响

钙缺乏时,血钙检查一般不易检出。这是由于血钙具有特殊生理作用,不能缺乏,因此,当机体缺钙时,骨骼和牙齿中的钙释放增加,导致血钙不降反而有可能上升。骨骼和牙齿中释放出的钙能否被人体充分利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身体缺钙,可引起骨质疏松,骨刺,椎间盘突出,牙齿松动、脱落,心脏问题以及睡眠问题等。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