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爱的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讲《道德经》,今天讲到第七十章。
从第七十章开始,《道德经》涉及到一些军事的内容了,大家有的说,你天天讲的都是怎么对大家好,万一外敌来袭怎么办?老子其实军事、法律什么都讲了,只是我们没讲到而已,大家别着急。今天讲,我们来一点儿点儿看。
老子说“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者,弗与”。我们先讲这三句话,老子在做铺垫,实际是为下一句话“善用人者,为之下”在做铺垫,但是前边这三句话,因为铺垫的太好了,也大有讲头。
“善为士者,不武”,“士”是士兵的士,这个“士”过去当有知识才能、有学问、能做事的人讲,一般我们理解成文官,应该这么讲。现在一解这句都说是武将,真正做为将领的,应该不使用武力等等这样,但是我觉得老子这儿讲的不是武将,实际古代的“士”是有所指的,专指做事的这种文职官员,这种学问好、修为高的人叫“士”。所以《说文解字》里“士”部说的是做事的事也,孔子说“推十合一为士”,就是能把事做得好,能把事管理好的人叫“士”。段玉裁说“凡能事其事者称士”,就是能把事做得非常好的人叫“士”,老子说的“善为士者,不武”就是能够把事做好的人一般不会动用到武力的,比如说文官,我能通过处理外交方式解决的,我一般不会用武力方式去解决。
“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我们先说“善胜敌者,弗与”,这个“与”当争讲,也就是说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去与敌人争斗,用其他方式就征服敌人了,这是最高境界。这是帛书甲乙本的写法,叫“善胜敌者,弗与”;王本、严本写的是“善于胜敌者,不与”大概意思差不多;河本是“善胜战者,不与”,稍微有点差异,但是大概内容不差。我们就按照帛书甲乙本讲。
前边这句话“善战者,不怒”的意思是真正善于打仗的人,不会动怒,在怒气冲冲的情况下做出决定去打仗,这句话就与《孙子兵法》里边是沟通的。《孙子兵法》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不可以愠而致战”,就是国家的统领你不能因为怒而动用军队去打,我一怒了,不行,你这个话侮辱我了,我要去跟你打去;“不可以愠而致战”打仗之前,我因为勃然大怒,我觉得受不了这气,去打去,这是太糟糕的做法了。
会愤怒是因为别人侵犯到我的尊严了,侵犯我的名誉了,这时候统领把自己名誉放得很高、地位放得很高,别人一旦侵犯我这个,我就会怒,这个情绪多么的要命,在怒的状态下所做出的决定,往往都是非常错误的,本来会有计谋会打胜的,但是因为怒以后,这时候脑袋里边怒火中烧,采取了一个最直接、最愚蠢的方法去跟人打,结果往往会打败仗,打败了以后,《孙子兵法》讲的很好玩,你愤怒过两天愤怒就没了,你又开始高兴起来了,可是国家亡了,军队打败了,这事可没法挽救了。
所以,《孙子兵法》特别忌讳在愤怒的情况下去打仗,古代有的人很清楚,在愤怒的情况下不能打仗,各位知道在当时司马懿和诸葛亮对战的时候,对阵,诸葛亮就想速战,因为自己的这边粮草不足,就想速战,就赶快挑动司马懿去跟我打,所以就不断地用激将法激他,司马懿老奸巨滑,人家知道你这是后边粮草不足了,你这是想让我赶快跟你打仗啊,激怒我,那我不怒,我不出战,我拖着你。
诸葛亮最后搞了一套女人衣服送给司马懿送过去,就侮辱说,你这女人啊,胆这么小,不敢跟我打,司马懿这人明白这道理,一笑,这有什么,别的重将都气得不得了,这是侮辱您啊,没事、没事,不打。结果最终诸葛亮拖不下去了,所以从这一过招来看,诸葛亮还是不如司马懿的,而司马懿的定力确实让我们佩服,因为他懂得这个道理,老子讲的“善战者,不怒”,真正善于打仗的人不会因为怒去打仗的,如果因为怒打仗,就容易放弃自己的优势,容易出问题。
我给大家讲个古代故事,比如说我们都知道杨家将,杨家将千古流传、威名远扬,说这家是忠义满门,真实的历史怎么回事?真实是杨家将老太爷叫杨业,是一员名将,年轻时候就特别能打仗,后来跟了宋朝了,也是一员名将,皇上非常爱惜他,当时宋跟辽在打仗,宋朝皇上想出兵,想收复北方的一些失地,然后就兵分三路去打,杨业是最西边这路,跟潘美他们俩是合作,潘美就是我们后来讲的潘仁美,他俩是特别好的一对儿合作伙伴。当年杨业建立了功名、威名了,是因为当年辽国进攻雁门关,杨业和潘美两人出兵,杨业是骑兵,他单独绕到敌人背后,潘美是正面进攻,两个人合围,大破辽军,把辽军给杀的是落花流水,当时这一仗奠定了杨业的威名,所以在辽军的部队里边,一听杨业的名字吓得往往浑身发抖,一看他的旗帜望风而逃。
所以,杨业的威名当年是和潘美两人合作一起获得的,真实的历史并不是杨继业跟潘仁美两个人斗得不得,潘仁美天天整他,不是的。他们俩出兵是西路兵,中路军打的也行,东路军一打一下失败了,失败了以后皇上就想东路军失败了影响整个战局,叫大家都回撤,于是就命令潘美这支部队往回撤,顺便带着当地老百姓一起撤到宋的国土里边来,其实他的任务非常简单,就是撤退回来就行,保全实力。
可是辽国是因为东路军这边打赢了,所以立刻辽国萧太后带领大部队人马就奔着西边来了,所以西路军这边,辽军的力量一下增强了,特别强大了,队伍特别多,而且都是著名的战将,撤退的时候,宋朝的统帅部就开会,潘美是主帅,杨业是他副手,还有两个皇帝派来的监军,这个监军是监视你们,看你们有什么图谋不轨没有,做得好不好,结果当时开会的时候,杨业就说,他设计的路线是走一条小路,你们走回去就行了,我们一点儿点儿撤,从这条路走回去应该万无一失。
这监军,这是不打仗的人,但是他代表皇帝来的,他说话有分量,他说一番话就把杨业给激怒了,他说你号称杨无敌啊,因为杨业在老百姓军队里边,号称杨无敌,没打过败仗,而且一打辽国就打赢,你号称杨无敌啊,没打过败仗,每次都打赢,现在你手握着这么多重兵,我们这么多的将士,这都是精锐部队,杨无敌带领这么多精锐部队,你却不打就想跑,其实想跑是皇帝的命令,往回撤,但是你就想跑,你难道还有什么其他想法吗?这句话太要命了,历史上这句话特别有名,一讲杨业这句话就要讲出来,这人说你还有别的什么想法吗?
这话让杨业心里边特别难受,因为他是个降将,当年他是北汉政权的名将,是宋的敌人,后来宋把北汉灭了以后,他归降了宋,但是因为皇帝特别重视他,所以他待遇很高,因为他特别有威名。现在皇帝派来的监军,就这么一句话,你难道是有别的想法吗,你看你这么能打,你又带着重兵,号称杨无敌,可是现在你一路就想走,你有别的想法吗?你难道想投降吗?是不是你又想归送辽了?人家话没这么明说,可是你有别的想法吗?这话把杨业气坏了,说我对大宋是忠心耿耿,我是立下汗马功劳的,可是你说我别的想法,让我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这时候他怒了,所以他说好,你这么说,我告诉你我要体现我的忠心,我对大宋是忠心耿耿,那我就打,我不撤了,我打,我迎着敌人上我去打去,但是他自己虽然心里很怒,要去打去,这是不得已的,他也留了后手,告诉潘美你在陈家谷这儿,我撤退要经过陈家谷,你在那给我部好弓箭手,我这打一定会败的,因为敌人太强盛了,我退到这儿的时候,你万剑齐发,能够把敌人压制住,我们都能退出去,否则的话可能够呛。结果真的去打去,潘美也确实在这准备好弓箭手了,杨业带着自己的精锐部队就去打去了,直接冲向敌人打。
敌人这边很狡猾,一看不对啊,这不该撤退吗?怎么打上来了,他们里边内部,这绝对是莽撞之师,辽国这边的战将反而很冷静,对于这种部队我们要派小股部队诱敌深入,所以派人就跟杨业打,打打打就败了,败完了再打,再跑,因为杨业他们是带着怒火的,我一定要证明我是能打的,我证明我是忠于大宋的,所以这时候脑子里边是满腔怒火,结果就追,能打就拼命往前打,结果往前一路追,就进了敌人埋伏圈了,敌人这时候辽军层层埋伏上来。
这个地方大家知道是狼牙村,杨业一进狼牙村一问这名字,觉得不好,我姓杨啊,这是狼牙村,我的天啊,狼吃羊啊,所以感觉不好,就要往外撤,可是撤不出来了,敌人已经把他们层层围在里边了,杨业是奋力厮杀,结果这边潘美等着,撤退时间到了,怎么还没来呢?他们以为没事呢,监军他还想那,杨业打赢了,他跟着想抢功去,还往前走呢,结果往前走着走着听说杨业已经被围了,这时候没办法了,这时候潘美开始撤退,然后杨业就不断的在里面冲撞,这个人真是猛将,杀了无数的敌人,最后一路撤退,来到了陈家谷,一看,空无一人,走了,所以,历史上后来说这是潘美陷害他,故意的走了,不是的。
因为潘美还要护送老百姓走呢,手里有很多老百姓,要归大宋,这时候约定时间到了,没回来,两个可能:一个是打赢了,继续往前打,一个是已经全军覆没了,所以他往回撤,慢慢的就往回撤,撤到宋国的土地上来了。结果杨业到这儿一看,完了,这已经没有埋伏了,立刻转身再跟敌人打,这人是勇将,据文献记载,杨业一个人杀死上百个辽军,这是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你想一个人杀一百人、杀几百人怎么杀?但是确实英勇无比,最后,你想宋兵那么精锐的部队全部死光了,就剩杨业一个人。
杨业躲在一个小树林里边,这时候已经受伤了,辽军一个将领一看,远处看黄昏的树林有将帅的服装的人,一剑射过去,正中杨业,没射死,射伤了,然后把杨业给抓到了,俘虏了,杨业就是说我是大宋的子民,我是一员战将,到最后我不能再投降你,我要效忠大宋,所以绝食三日,饿死了。辽军就很敬佩他,所以,射死他的将领没有任何战功,宋朝这边皇帝知道以后特别悲痛,把乱说话这个监军贬为百姓,发配边疆,潘美连降三级,从此以后,潘美这个人也没有其他的什么功名了,没有再立大的功勋了,皇帝特别悲痛,专门写了祭文,厚赏杨业的后人,评价杨业是千古难见的名将,威名远扬,最后效忠国家,了不起。
有的话说得特别感人,说希望杨业在天有灵知道我的这番心意。后来,杨家将的故事就流传下来了,在各个文艺作品里边,潘美都变成了潘仁美,跟他作对,杨家将变成威名远扬,家里边世代扬名,但是实际有很多是虚构的,我刚才讲的杨业的这个故事是真实的,是历史记载的,在整个事情里边大家看,杨业的这个怒,其实他当时如果委曲求全,如果能够放低自己,保护老百姓回来,我相信宋朝那些士兵也不至于战死沙场了,保存实力,皇帝的意思就是要保存实力,但是因为他当时那句话刺激他,他怒了,在怒的情况下,做的这个决定,往往是错误的,结果深入敌人的埋伏圈,全军覆没,自己也战死沙场。
所以,老子讲的“善战者,不怒”,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在我们人生里边,其实有的人因为我们都在意自己的名誉、地位等等,别人一侵犯我,我会怒,怒这个情绪往往跟别人侵犯我的什么利益有关。我一旦在意了,我在怒的情况下所做的决定,多数情况往往是不对的。所以,保持冷静很重要,保持冷静要先把自己的名誉、地位先放下,不那么在意,这时候你就不会特别怒了,这时候你往往就能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否则的话错误的选择代价是无穷的。
今天我们就聊到这儿,讲了一段杨业的故事,明天我们将接着往下讲,老子《道德经》后边其实有很多内容,也是非常精彩的,我们一点儿点儿来分享,今天这个我觉得还没讲透,在接下来的内容里边,我们会一点儿点儿把老子的这种思想分享给大家的。感恩大家的收听,我们明天再见!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