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黄帝外经

(未)手厥阴心包经

(未)手厥阴心包经

    雷公曰:请言心主之经(1)。岐伯曰:心主之经即包络之府也,又名膻中。属手厥阴者,以其代君出治,为心君之相臣,臣乃阴象,故属阴。然奉君令以出治,有不敢少安于顷刻,故其性又急,与肝木之性正相同,亦以厥阴名之,因其难顺而易逆也(2)。夫心之脉出于心之本宫,心包络之脉出于胸中,包络在心之外,正在胸之中,是脉出于胸中者,正其脉属于包络之本宫也。各脏腑脉出于外,心与包络脉出于中,是二经较各脏腑最尊也。夫肾系交于心包络,实与肾相接,盖心主之气与肾宫命门之气同气相合,故相亲而不相离也(3)。由是下于膈,历络三焦,以三焦之腑气与命门心主之气彼此实未尝异,所以笼络而相合为一,有表里之名,实无表里也(4)。其支者,循胸中出胁抵腋,循属内行于太阴肺脾少阴心肾之中,取肺肾之气以生心液也(5)。入脉下臂,入掌内,又循中指以出其端。其支者,又由掌中循无名指以出其端,与少阳三焦之脉相交会,正显其同气相亲,表里如一也(6)。夫心主与三焦两经也,必统言其相合者,盖三焦无形。借心主之气相通于上中下之间,故离心主无以见三焦之用,所以必合而言之也(7)。

注 解:

 (1)心主之经:就是手厥阴心包经。位置在胸口正中,两乳头连线和胸前正中线的交叉点上。《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称这里为“膻中”,“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也就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胸腺”;内丹学称这里是中丹田,是练气化神的地方。是心脏的包裹器官,能代心受过,替心受邪,好比君主的内臣,并能够传达君主的旨意。

 (2)其难顺而易逆:由于心包络的职能是保护心脏,因此对外界的邪气和伤害就特别敏感,因此说它难顺而易逆。

 (3)相亲而不相离也:心包之气和肾宫命门之气同气相合,同属火性而属阴。一是先天之火,一为后天之火,因此说是同气相亲。

 (4)实无表里也:心包络名义上和三焦经相互表里,其实心包经和三焦腑气以及命门真气彼此并没有什么差异,所以能够相合一处,因此上并没有什么表里之分。

 (5)取肺肾之气以生心液:心本来属火,但血液却是心所造,主要是靠心包络收取肺和肾的精气到心中产生血液。在逆返修炼中所产生的就是玉液还丹了。

 (6)表里如一:前文说过,心包之火气和三焦火气同属后天相火,这里又说其支脉出无名指端和手少阳三焦经相合,不是表里如一,为表里如一,名为表里,实无表里。

 (7)所以必合而言之:三焦无形而借心包经之形以显其用,因此把三焦和心包络合而言之,称为表里。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