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老子修真心传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抟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释义:本章经文,第一句是关键。要理解这一句,必须明白“营魄”二字的意思才行。古人对营、魂、魄三字分别有不同的定义。

首先看下“营”字的解释,“营”字在《内经》中有明确而详尽的解释,如《灵枢·营卫生会篇》说:“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简单来说,人体经脉中有两种气化能量,一种叫营气,一种叫卫气。二者皆来源于水谷,水谷经过脾胃的运化,生成精微气态能量,其中清纯而精专柔和的称为营气,重浊而剽悍滑利的称为卫气。营卫二气自脾胃运化生成后,先传至肺脏,接着在“肺朝百脉”的呼吸动力作用下,巡行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在巡行过程中,营气和卫气分成两条道路,营气行于脉内,卫气行于脉外并充实于皮肤分肉之间。

营卫二气沿着经脉在周身巡行,周而复始,阴阳相互贯通。其中,卫气昼行于阳二十五周,此时人就有精神,身体机能处于活动状态,夜行于阴二十五周,此时人精神渐衰,就会开始瞌睡犯困,到了夜半子时,营卫二气又极度密切的重新会合于手太阴肺经,此时人都应处于熟睡的状态。

《灵枢·根结篇》中说:“一日一夜五十营,以营五脏之精,不应数者,名曰狂生。”就是说人体经脉血气,一昼夜巡行五十周,使五脏都得到精血能量的营养,这样才算健康,如果不符合这个数字,五脏就不能全部得到营养,人就会生病。我们可以通过诊察计算寸口脉搏跳动次数来测知脏气的盛衰情况,如脉跳五十次,没有一次停止的,就说明五脏精气都充足,是正常脉象;如四十跳中有一次停止的,就说明有一脏气衰;如三十跳中有一次停止的,就说明有两脏气衰;如在二十跳中有一次停止的,就说明有三脏气衰;如在十跳中有一次停止的,就说明有四脏气衰;如不满十跳而有一次停止的,是五脏之气都已亏虚。

以上是关于“营”字的解释,那么“魄”字又当如何理解呢?我们常把“魄”和“魂”联系在一起读,比如失魂落魄、魂飞魄散等成语,东晋著名道家人物葛洪在《抱朴子》中说:“人无贤愚,皆知己身有魂魄,魂魄分去则人病,尽去则人死。”其实,魂和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道教修炼者们把魂魄又分为三魂七魄。其中:

三魂藏于肝,分别是:

一魂:名胎光,也叫天魂、业魂、主魂。相当于佛家所言的如来之法身。

二魂:名爽灵,也叫地魂、守尸魂、转魂、音魂、觉魂等;相当于佛家所言的如来之报身。

三魂:名幽精,也叫命魂、现魂、色魂、人魂、生魂。相当于佛家所言的如来之应身。

七魄藏于肺,分别是:

一魄:名尸狗,也叫天冲、尸垢。它相当于人的警觉系统,只在睡眠后发生作用。狗是看家护院的,很警觉。人即使睡着了,也会对周围环境有感知,这也就是身体在睡眠之中的预警能力,有些人睡一半能感觉到有人要拿刀杀他,那这个人的尸狗就很灵敏。

二魄:名伏矢,也叫灵慧、伏尸。矢通屎,是对大便的管理功能,比如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是不会排便。而一个人七魄出了问题,很可能就会在睡眠中不能控制而导致排便。

三魄:名雀阴,也叫为气。雀阴就像爱情鸟飞来的影像。它在晚上控制生殖功能的恢复。青春期的时候都会有性梦,这个性梦就归雀阴来管理。

四魄:名吞贼,也叫为力、吞贼、天贼。它相当于我们的先天免疫系统,很象西医所说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的作用,从名字上看也很相似。吞贼会在晚上会吞噬细胞残片和细菌微生物,消除身体内的有害物质。

五魄:名非毒,也叫中枢。毒,凝聚,把气和神聚集到一点,叫做毒。非毒的意思就是把寒毒、热毒等驱散、扩散掉,防止癌症肿瘤等等。

六魄:名除秽,也叫为精。秽,就是身体里面需要代谢的废物。顾名思义,除秽的工作就是负责除去体内需要代谢掉的废物。我们代谢废物大体分为三个途径,汗、尿、便。

七魄:名臭肺,也叫为英。它相当于管理睡眠呼吸的系统。正常情况下,睡眠呼吸是缓慢的。但是在睡梦的情况下,比如做了个恐怖的梦,那么我们的呼吸系统就要自动调节,因为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才能维持肌体的正常工作,这个臭肺就负责管理睡眠呼吸。有人认为人一生的呼吸次数是有定数的,故我们说人死了叫气数已尽。

七魄,可以理解为我们身体免疫系统。魄又被称为阴神。阴神是什么?是夜间出来工作的。一个人睡眠好,免疫系统就会很好的工作,帮助我们驱逐体内的不和谐因素,使我们达到阴阳平衡。内经说,阴阳平秘精神乃治。从这个角度看,睡眠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

另外,三魂透七魄,各有所主:

透过七魄中的天冲、灵慧二魄时。属阴,也称天魄,主思想,主智慧(想阴)。

透过为气、为力二魄时。属阳,也称人魄,主行动(受阴)。

透过为精、为英二魄时,属阳,也称地魄,主身体主强健(色阴)。

透过中枢一魄,属阳,称命魄,乃为七魄的中心(行阴)。

道教认为:人类生命就是从此命魂住胎而产生的。命魂住胎之后,将能量分布于人体中脉的七个脉轮之上,而形成人的七魄。

七魄为人的肉身所独有,属后天识神范畴。人死之后,七魄随之消散,而命魂也自离去,生命即以此告终。 三魂当中,天地二魂常在外,唯有命魂独住身。天地命三魂并不常相聚首。

七魄中,两个天魄、两个地魄和三个人魄,阴阳相应,从不分开。并常附于人体之上。天魂主光,地魂则是天魂的光照射在人命魂之上所形成的影子。所以地魂又称为影魂。无光不成影,无影不成相。修行人若能修得命运融合,天光与地相才能与人的色魂相合。如此人体眉心的灵慧之魄,才能得以显现出天魂地魂的形象。如此,人的天地二魂常在外而所见的一切相,才能得以在人的大脑和天眼里显示出来。因为天魂和地魂既能依附于肉身而显化万象,也能脱离肉身而自由存在,所以人的天魂和地魂也称为身外化身。

我们俗称的灵魂,相当于佛家说的中阴身。

在道家里面,灵魂即是主魂(胎光),它主宰人的意识;

觉魂(爽灵)主宰人的善恶、荣辱;

生魂(命魂)主宰人的寿命。

人若死后,生魂(命魂,管七魄)会消亡;觉魂(守尸魂)还留在人间;灵魂(主魂)就依因果循环,在六道之中轮回。

人若做善归神,灵魂和觉魂就会合一。觉魂(守尸魂)死后大部分会留守在墓地,日久天长也会自然消散。但若觉魂(守尸魂)进行修练,修到一定程度也能变成一个新的灵魂,获得投胎资格成为人。

天地万物都有魂。植物只有一条生魂,没觉魂和灵魂;畜生有一条生魂和一条灵魂;人则有灵魂、觉魂和生魂三种魂。

三魂七魄学说,在《内经》中并无相关记载,说明该理论是道教后来衍申发展出来的。根据道教典籍的记载,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神”,大约相当于道教三魂中的“胎光”,也即:元神。也相当于佛家所说的真如自性、明心见性之“性”,也相当于儒家所言的“天命之谓性”、“成性存存,道义之门”的“性”的内涵。

《灵枢·本神》中对魂魄的定义是:“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又说:“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肺藏气,气舍魄。”

“肝藏魂”、“肺藏魄”,我们看到在人体经络穴位中,后背背俞穴的肝俞旁边有魂门、在肺俞旁有魄户两个穴位,说明这两个地方是魂魄出入的门户。“血舍魂”,当肝血不足时,人就容易魂不守舍,精神恍惚,比如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表现为性格暴躁,焦虑多疑,整天魂不守舍的样子,多是肝血不足所致。所以,养肝血可以安魂。

“脾藏营,营舍意”说明营气是“意念”的处所,我们的“意念”也随着营气和卫气一起周身循环。

另外,在循环过程中,意念还能对卫气起到指挥作用,我们常说意气用事、意气风发等词,其深层原理,就是意念对卫气的驱使作用,那些练气功的,或者道家炼内丹或胎息的,到了一定境界,能够做到“意到气到”,如此,就能调用卫气来调理身体上的疾病,一般是用意念驱使卫气到达病灶处,然后将病灶冲散的做法。当然,刚开始我们的“意”,还只能是后天的思维用意,这还是有为法。

“肺藏魄,气舍魄”说明肺气是“魄”的处所。前面我们提到营卫二气也是由肺脏开始,在肺气动力作用下而巡行全身的,所以,营与魄的关系非常密切。或者说,魄也是借助肺的呼吸动力随着营卫二气一起巡行全身的。

据此,“载营魄抱一,而无离乎?”一句就有了非常合理的解释,即:经脉承载着营气和七魄、牢牢抱守住先天一气,于肉身中昼夜反复巡行,能够永远不分离吗? 言下之意,只有用先天一气收摄住眼耳鼻舌身意,使七魄不向外消耗离散,这才是修道的正确路径。反之,强用意调气的做法,虽然可能对肉身健康会有些好处,但于修道来说,并不是究竟的方法。

另外,从上医修炼角度来说,“载营魄抱一”对应的是龙门桩功法的修炼,通过站桩及心法的熏习,渐次达到提挈天地,把握阴阳,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如如不动,成性存存的先天一真法境,这里不再赘述。

第二句:“抟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意思是:抟聚先天元气,以致肉身呈现绵柔状,能达到如婴儿般的柔软状态吗?这是在前面基础上的进一步修炼,为何婴儿的身体非常柔软呢?秘诀就在“抟气”二字上。现代科学家发现,婴儿在三、四岁以前仍旧采用腹式呼吸,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婴儿的心是非常纯净的,没有什么妄念,所以元气是抟聚不散的。因此要想达到婴儿的状态,修炼最核心秘诀就是将心置于“虚静”的状态(参见第16章:致虚极也,守静笃也)。如果心能虚静到极点,无需刻意修炼,元气自然会抟聚,胎息自然会启动。如果虚静不下来,那只能退而求其次,从后天外呼吸上下功夫了,可以通过观呼吸、闭气止息等有为法慢慢修炼胎息内丹,最后达到“抟气致柔”的理想境界。

第三句:“涤除玄鉴,能无疵乎?”这一句直白的翻译是:清除心境尘垢,能没有一点瑕疵吗?这句话讲的就更加深入了,从肉身层面的修炼又跨上一个台阶,直接进入心性层面的修炼了,但老子在这里讲的还是渐修法,不是顿法。就如神秀大师诗偈一样: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不过,一般人修到这个地步,也已经很不容易了。

“玄鉴”即是镜子,此处隐喻心体,心体就如镜子一样,它本来清净、一尘不染,只因贪嗔痴慢疑,怨恨恼怒烦等各种欲望、情绪而生出诸多的烦恼,使其不得清净,故要时时观照,涤除烦恼尘垢,使其常清常净,庄子说:“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逆,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面对外境纷纷芸芸的事物,心要如何才能做到清净呢?庄子告诉我们一个八字秘诀,就是“不将不迎,应而不藏。”,“不将”就是不与外物对峙的意思,“不迎”就是不主动迎合外物,也即保持自然、无为的状态,“应而不藏”物来则应,过去不留,不藏于心、不耿耿于怀,这就是使心超然物外而不会被物所伤的秘诀所在。

第四句:“爱民治国,能无为乎?”翻译成白话,就是:仁爱民众治理国家,能清静无为吗?到了这里,境界就更高了,是直接置“心”于事上,借事来炼心了,用“爱民治国”来检验自己修行功夫是不是真的到家了?当然,“爱民治国”虽然是国君要面对的考验,但修道本身并非国君一人的专利,人人皆可修道。普通人虽然不能用“爱民治国”来检验自己的修行,但仍可以先从小事上炼,可先从仁爱自己身边的人做起,从治理一个家庭开始做起,面对一个个“烦心事”,看看自己的“心”能否真的做到清静无为?

第五句:“天门开阖,能为雌乎?”白话意思是:通天之门一开一合,能保持雌柔吗?到了这里,神通就开始显化了,天门,就在我们印堂后面、百会下面的泥丸宫这里,也就是俗称的天眼、科学家发现的松果体处(修炼家也称泥丸为天宫,百会为天门,称印堂为天眼,称囟门为天窗,皆是根据松果体出入天界所经过头部的位置或功能上的不同而做的命名和区分而已)。修炼者们一致认为这里就是人的天根,是“性”根所在,天门是元神出入的门户,天门一开,就能链接天道,元神之性光就能开显,也就是见性了。“能为雌乎?”这里就是说,必须将天门修到十分雌柔时,才能唤醒沉睡的松果体,激活无穷的潜能,否则,潜能就不能充分的被激活,并且不持久。

第六句:“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白话意思是:自性光明透达四方,能不用智巧做到吗?到了这里,说明快修到家了,能量已经喷薄而出了,自性光明光芒万丈、明照四方了,可是,能否长久的保持觉照呢?关键在于“能无知乎?”,能不能放弃“有知”的念头呢?如果还有个“想知道自己是否修成了?”的念头在,那这个念头本身就是妄想啊,它就会如一片云彩遮住了太阳一样,而不能使其充分释放光明了。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