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姚贞白医案

卷8 肝郁湿热症

赵××,男,三十二岁,人民解放军干部。1961年6月。

初诊:自诉右胁下疼痛半月余,按之疼痛更甚,胸膈痞闷,不思饮食,大便稀溏,日二、三行,小便短黄。口干苦,思饮,厌油脂肉食,时发寒热。经检查诊为急性传染性肝炎。服药效果不显。症见双目微黄,面色晦滞不荣,精神疲倦。诊脉左弦右滞,舌质红,苔薄黄而腻。此属肝郁气滞,湿热内伏。法当舒肝理气,清热温胆利湿。处方:

炒柴胡6克薄荷6克炒枳实4.5克(冲)炒杭芍6克

广木香3克西砂仁6克广陈皮6克陈佛手9克芦

根15克鸡骨草15克净竹茹6克烧鸡金6克

二诊:连服上方八剂后,寒热未作,精神渐振,思食,尚厌油腻,胸闷胁痛减轻,口苦思饮渐除。小便清长,大便转干。脉象细弦,舌红,苔腻较退。中医辨证:此肝气渐舒,湿热较化,脾胃有调和之机。续以下方:

炒柴胡6克炒枳实6克(冲)醋法夏9克广陈皮6克

炒杭芍9克茯苓12克云木香3克西砂仁6克芦根12克

净竹茹6克烧鸡金6克陈佛手9克

三诊:上方连服十五剂后,诸症全消,精神好转,饮食增加,舌腻全退,脉象调和。化验:肝功能恢复正常,再拟下方,调理巩固。

炒柴胡6克炒杭芍9克茯苓15克醋法夏9克炒枳

壳6克净竹茹6克云木香3克陈佛手9克生甘草3克

炒玉米、老米各9克

[按]三诊三方,仅以十七味清疏之品,出入增减,而取效顺捷。乃因能够谨守病机,遂“轻可去实”使肝郁湿热消除而病痊。

阳虚里寒胃痛(胃下垂)

周××,女,四十四岁,新疆省某机关干部。1968年6月。

初诊:胃痛多年,时发时止,发则吞酸呕吐,饮食不下,胸膈胀闷,腹中雷鸣,大便稀溏、日数行。体质日渐消瘦,气短自汗,胃部自觉下坠作痛。稍事劳动,则身倦乏力。已在新疆地区中西医诊断及住院治疗,曾经一度好转,后又复发,故远道来昆求治。经西医确诊:胃下垂。患者邀余为之诊治。时值盛夏,而患者手足厥冷,面色苍白,形体消瘦。六脉沉细,濡弱无力,舌淡白。此系病久阳虚里寒,中气不足,肠胃消化不良而引起。治当以温中回阳,健脾益气,和胃止痛,拟方如下:

红人参9克(另煨兑服)口芪24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

川附片30克(开水先煨透)上肉桂6克(开水兑服)西砂

仁9克炒黑固脂9克甘草3克川干姜9克大枣5个

炒玉、老米各15克

二诊:上方服五剂后,患者便溏、腹痛轻减,手足厥冷渐回,可进少量饮食。腹部仍下坠,有时作痛。此脾胃渐调,中阳尚弱,气虚下坠。上方已现略效,故守原意加重剂量以治。处方:

红人参12克口芪30克土炒白木12克茯神15克川附

片30克(开水先煨透)上肉桂6克炙升麻4.5克炒柴胡6克

黑固脂9克甘草3克川干姜9克大枣5个

三诊:上方连服十剂后,患者食欲增加,精神好转,脸色转红,腹痛便溏日渐减轻,身冷肢厥渐回暖,只腹中偶然不适,微感下坠。经医院复查,胃部下垂已有显着改善。脉转调和有力,舌苔红润。阳虚及中气下陷之象已渐好转,现属气血不足,冲任两虚,改用温补之剂,嘱其多服调治。处方:

口芪24克当归12克炒杭芍9克茯苓15克菟丝子15克

炒黑固脂9克白术12克炙升麻3克鹿胶15克(烊化兑服)

西砂仁6克炙草6克川附片30克(开水先煨透)干姜9克

大枣5个

四诊:上方服十余剂后,患者身体好转,已能步行数里。腹中亦无下坠感觉,精神充沛,食眠均佳,胃下垂症基本痊愈。特来复诊。要求给予常服方调理,回乡工作。诊脉:两手调和,舌红润,此病症已退,气血渐充,拟用下方嘱服十数剂后,常服补中益气丸以资巩固。处方:

熟地15克秦归15克炒杭芍9克川芎6克党参15克

白术12克茯苓15克炙草3克口芪18克肉桂6克烧

姜2片大枣5个

[按]此例根据李东垣“脾胃论”升阳益胃、补中益气之理,并重温中回阳和补血调肝之法,结合患者体质,灵活用药。先以参、术、芪、附、治其虚寒,姜、桂、砂、苓,止痛止泻,固脂濇其虚寒滑脱,升麻、柴胡升提下陷之气,菟丝子、炒玉、老米温肾益胃,甘草、大枣健脾调中。以后配入鹿胶、归、芍、熟地、川芎、补血调肝。似此重视全面、综合论治,易收良效。

肝胆气滞湿热不化(胆囊炎)

张××,男,三十六岁,干部。时在1972年。

初诊:患者胁下及胸膈疼痛已数年,西医诊为“慢性胆囊炎”。此病时发时止,发作重时,疼痛难忍,汗出如珠,呕吐酸苦,面黄唇青,饮食不下,夜难安卧。虽多方医治,病情依然。诊脉象左关弦硬,右弦细。舌苔黄白厚腻微干。此属湿热内蕴,胆气郁结,肝木犯胃,病久脾肾两虚,心神不宁。治则先宜疏肝利胆,清化湿热,拟柴胡、温胆、左金复方化裁:

炒柴胡9克细枳实6克(炒冲)广陈皮6克吴萸4.5克

云连3克(与吴萸同炒)陈佛手9克广木香3克法半

夏9克茯苓15克醋郁金9克(冲)烧鸡金2个

二诊:服上方五剂后,疼痛较减,呕吐已止。舌苔黄腻渐退,口中仍苦。脉左关弦硬较软,右现细弱。稍能进食。

大便间日一行,仍不爽畅,小便短黄。夜卧未安,痛时仍气短汗出。此系肝胆火邪及湿热蕴积日久,鲜易骤化,况脾胃失调,气血两虚。拟下方为治:

炒柴胡6克醋法夏9克茯苓15克当归尾9克广木

香3克台乌片6克炒枳壳9克净竹茹6克川栋肉

9克(酒炒)陈佛手9克烧鸡金2个吴萸4.5克云连

3克二味同炒

三诊:上方服五剂,胸胁胀满疼痛日渐减轻,呼吸舒畅,呕吐心泛全止,口中微苦,能进饮食。大便日一行,小便清长。脉象左弦渐平,右尚细弱,舌淡黄而润。此系肝胆湿热渐化,气机转舒,而因胆病日久,伤及心脾,故夜多幻梦。处方:

当归12克炒杭芍9克茯苓15克炒枣仁15克(冲)广木

香3克西砂仁6克陈佛手9克生甘草3克净竹茹6克

法半夏9克广陈皮6克烧鸡金1个

四诊:上方服五剂,痛全止,口中和,食增眠加,二便正常。唯气虚神疲,尚多梦境,时仍自汗。脉调,两尺偏弱,舌淡苔薄。此病退正虚,心肾不交,气血未复之候,再服下方调理而愈。处方:

白人参6克(另煨分次兑服)淮枣仁15克(炒冲)茯神15克

炒杭芍9克当归15克炙远志6g广木香2.4克炙甘

草3克沙吉力9克建莲子15克小红枣9个荷叶顶3个

[按]“胆囊炎”相当于《内经》上的“胆胀”和“肝胀”。盖肝胆相为表里。发病机理,系属湿热内壅,气化郁结。此例病久,正虚而邪实,先用舒通轻导,祛湿化热,后予调肝健脾,养心安神,胆病自愈。

妇科

调经

李××,女,二十八岁,教师。1970年。

初诊:患者结婚已五年,不孕,平日月经常前期,五至十日不等。每月经行时,多感腰酸腹痛,经色紫黑有块,量少。头昏神倦,胸胁胀满,易怒烦躁,口干思饮,颜面及手足心午后潮热。脉象弦数有力,舌质红,苔薄黄。证属气血不调,兼有郁热,冲任受病。治宜理气解郁,清经化热。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处方:

楚薄荷4.5克炒柴胡9克当归12克川芎6克炒杭

芍9克粉丹皮6克炒山栀6克广陈皮6克炙香附6克

生甘草3克生姜2片小枣9个多服数剂

二诊:上方服五剂,月经来潮,日期仍提前三、四天,经色深红而紫,块状已减少,量增多。午后颜面及手足心潮热减轻。口干、思饮、胸闷、善怒,亦有显着好转。仍觉头昏神倦,心烦,梦多易醒,腰腹不时作隐痛。复诊脉象细弦而软,舌苔淡黄而润。此气郁较舒,血热未净,续以加味清经汤(古方两地汤)调治。处方;

干生地12克地骨皮12克当归12克炒杭芍9克川芎6克

粉丹皮6克茯神15克炙香附6克炒续断9克炒柴

胡6克生甘草3克多服数剂

三诊:上方连服两月,共十余剂,至第三、四月来诊,经期及数量已接近正常,色转正红。腰酸、腹痛、心烦、性躁、眠差多梦等症消失。脉象调和,舌苔红润。拟加味八珍汤调理:

大熟地12克全当归12克炒杭芍9克川芎6克白术9克

茯神15克上党参12克炙香附6克粉丹皮4.5克建莲

子15克生甘草3克

上方每于月经前后服三至五剂。1971年春,来院复诊,已怀孕二月,至冬季分娩,母子均安。

[按]姚老诊治妇科月经病,颇注重调理肝脾气血及冲任。

如本例,先去郁热并舒肝以调顺气机,继则清经养血,至三诊才取气血双补,加入香附、丹皮等品,补而不滞,且补中有清。

经闭四年

周××,女,30岁,思茅专区干部。1958年8月。

初诊:结婚近十年,从未生育,平时月经常过期,量少,色紫黑,有块状,经期当中,感腰酸腹胀。腹中有块,往来流动,胀痛无常。平时头昏神倦,饮食不思,睡卧不宁,夜尿频数,渐至身体孱弱,肌肤消瘦。曾经当地中医多方诊治,或行攻破,或用温补,效果不明。又经西医检查,认为有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肿可能。注射黄体酮、卵巢素、链霉素等针水,亦未好转。后又改用草药十余次,月经遂闭止不通,迄今已四年余。患者精神极感痛苦,乃专程来昆,往我院治疗。

脉象乍按弦细而紧,重取沉濇无力,舌苔薄腻少津,中医诊断:长期闭经,攻补针药杂投,气血两虚,肝脾受病,冲任损伤,属血症气瘕之候。

先宜滋养冲任,调达肝脾,再行气活血,舒络通经。处方:

苏条参15克炒柴胡9克鹿角霜15克炙别甲15克当

归15克川芎6克茯神15克炒杭芍9克川续断9克

炙香附6克西砂仁6克生甘草3克

二诊:前方服五剂后,腰酸腹胀稍减。仍感头昏,神倦,食欲欠佳,夜卧不宁。腹中痛胀如故,仍无定处。夜尿尚数。此闭经日久,血症气瘕,兼而有之。脉转弦缓,重取细濇,舌仍薄白微腻。续用前方加减:

苏条参15克当归18克川芎6克炒柴胡9克炙别甲15克

鹿角霜9克紫丹参9克炙香附6克元胡索9克西砂

仁6克生甘草3克炒小茴香6克荔枝7枚

三诊:上方连服十余帖后,患者腰腹部瘕积未散,有时大如鸡卵,有时缩如蚕豆,忽胀忽消,痛无定处,发无定时。

食眠渐好,大便正常,尿仍频,头尚晕。此服药后,冲任渐得滋养,肝脾较为调和,而体弱气虚,不能行血。脉象弦细,尺部沉渣,舌淡红。续用原方化裁,兼佐通经活血之剂。处方:

苏条参15克炒柴胡6克全当归15克老川芎6克元胡

索9克炙香附6克生三七粉4.5克(分次兑服)紫丹参9克

郁金6克川续断9克粉丹皮6克生甘草3克打荔

枝7枚紫苏叶4.5克

四诊:前方续服十余剂,患者腰腹部有阵发性酸痛,饮食渐思,睡眠尚可。腹中瘕积转动频作,夜尿已减,大便正常。此服药后,肝脾调达,气渐行,血渐活之兆。脉弦而软,舌红苔润。宜趁此时机,宣络通经,行气活血,使经汛早通。拟方:

炒柴胡6克当归15克川芎6克京三棱9克蓬莪术9克

炙香附6克元胡索9克炒川断9克紫丹参9克桃仁

泥9克生三七粉4.5克(分次冲兑)红花4.5克每服点清酒少

许为引。

五诊:上方服至第三剂,患者于当日晚间,觉腹中疼痛不休,至午夜时,闭止近五年之月经,忽然来潮,色紫黑,有块者数枚。翌晨,余往查房,闻而为之庆慰,当为复诊;脉息转现柔缓调和,弦象已减,舌如前。余无不适,即为续用下方:

炒柴胡6克当归15克川芎6克炒杭芍9克炙香附6克

炒荆芥4.5克紫丹参9克丹皮6克川断9克元胡

索6克桑寄生12克生三七粉4.5克(分次冲兑)

六诊:患者连服上方五剂,月经续得畅下,至七、八日乃止。经期中食眠均佳,二便正常。自紫黑血块下后,腹中硬块若失。脉象调和弱缓,舌如前。患者因工作关系,不能在昆耽搁,当为拟常用药方,并嘱常服八珍丸,逍遥散等药,以资巩固。至1960年因公来昆,到院自述,回原单位后常服汤丸方剂,月经均按期而至,并无其它不适云。常服处方:

炒柴胡6克当归15克炒杭芍9克川芎6克茯苓12克

白术9克炙香附6克粉丹皮6克西砂仁6克桑寄

生12克甘草3克生姜2片小枣12枚

[姚按]此证是我医治妇女长期闭经证中比较突出之一例,原因是患者冷热不匀,饮食不节,引起经闭。后经当地中医多人使用攻破温补药物不效,遂形成妇科中的“症瘕”。

我根据内经的论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杯以留止,……月亨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的记载,认为本病虽未到石瘕的“日以益大,状如怀子”程度,但是经闭日久,再发展下去,就更难着手了!根据辨证施治的精神,认为攻破过猛,既损伤了冲任,温补杂进,又引起气血壅滞。所以在治疗方面,首先认定治痛“必求其本”,先宜调和冲任,滋养肝脾,如人参、归、芎、鹿角、别甲、香、砂等味,然后再理气活血,宣络通经,如元胡、丹参、三棱、莪术、桃仁、红花、三七等味,总之,先肯定治疗的程序,再确定逐步的处方用药,最后月经畅通,诸病痊愈。

带下

李××,女,三十五岁,干部。1969年6月。

初诊:自云生育二胎,近年来患带下,经候常过期,经前七、八日,带下淋漓,每月如是,带色青白如涕状,量多如注。经行则腰酸腹痛,肛门下坠,食欲不振,面色青白,精神疲乏,形体日趋肥胖,服止带丸及单方均无效。舌淡,苔白腻,脉细弦滑。证属脾虚气弱,肝肾带脉不足,水湿不化,下注为带。治则:调摄肝肾,健脾化湿。处方:

炒柴胡9克生口芪15克白术12克炒苍术9克炙升

麻3克上党参15克当归15克西砂仁6克煅龙骨12克

诃子肉12克炒淮药12克莲须9克臭椿皮9克烧姜2片

小枣11枚

上方连服十五剂,诸症痊愈,嘱用补中益气丸巩固。

[按]方取补中益气、君、完带、秘元,复方化裁。具升阳、健脾、化湿、固摄性能。针对病机,博而不杂。

妊娠恶阻

王××,女,二十六岁,机关干部。1952年6月。

初诊:婚后年余,尚未生育,素有气短、头晕及月经后期(十至十五日)等症。适当暑夏,下乡支农,返家后,即感头昏晕,发热,微恶寒。恶心,吞酸,作呕,不思饮食。

夜卧不宁,时出自汗,腰酸,便秘,经汛二月未潮。诊脉两寸浮滑,左关弦细,两尺弱。舌质淡红、苔白腻。此虽暑症,但寸脉浮中带滑,又兼停经二月,乃妊娠之兆。法宜先清暑邪,调和肝胃,忌克伐升散之品。处方:

霍香梗4.5克佩兰叶3克法半夏9克广陈皮6克净

秫米15克茯苓12克生甘草2.4克竹茹6克生姜2片

炒老米12克小枣11枚

二诊:上方服二剂,暑邪已解,但呃逆仍频,嗳气,食入即吐。腰楚,诊脉两寸尤动甚,恶阻也。续宜调肝和胃,降逆止呕。处方:

霍香梗6克法半夏9克广陈皮6克西砂仁6克白

术9克茯苓12克净秫米15克桑寄生12克云黄连2.4克

生姜汁(炒)竹茹4.5克小枣1l枚(嘱少量缓服)

三诊:上方服三剂,胃脘渐舒,恶阻大减,可进稀粥,尚感腰楚肢软。脉滑绥,舌淡润。拟用调和肝脾,兼养气血。处方:

当归身9克苏条参12克法半夏9克炒白术9克西砂

仁6克广陈皮6克桑寄生12克白茯苓12克炒老米15克

秫米15克烧生姜2片小红枣11枚

[按]妊娠恶阻,又兼伤暑,疑似之间,委而能断。此虽妇科常病,但因素禀各异,兼症颇多,临诊尤须审慎。

子嗽

苏××,女,三十五岁,住昆明郊区。1945年8月。

初诊:生育六胎,又怀孕七月,因冒雨受寒,头疼身痛,咳嗽发烧。服表里双解剂,外邪得汗已解,但咳嗽不止,胎动不安,腰酸腹坠。逾廿日,昼夜均感小便频数,不能制约。已服润肺化痰,理气清热多剂,渐至面足浮肿,寝食不安。脉象滑数,重取无力,舌淡红。细参症情,此子嗽也。乃因气血两虚,冲任不足,肺风不化所致。亟宜滋血固气养胎,化风益肺宁嗽。处方:

肥沙参9克当归身15克炒杭芍9克淮山药12克化桔

红6克菟丝子12克桑螵蛸9克黑芝麻12克炙冬花9克

生白术9克生甘草3克蜜炙桑叶9克

次诊;上方服二剂,咳嗽减,吐出风沫痰涎,胎动渐安,小便频数渐能控制。尚有轻度面足浮肿,仍腰酸腹坠。

脉滑,舌红苔润。是肺风较化,气血尚虚,冲任未足。续用原方化裁。处方:

龟鹿胶18克(烊化兑服)阿胶珠12克肥沙参9克当归

身15克炒杭芍9克菟丝子15克甜光杏仁9克炙冬

花6克桑螵蛸9克炒芡实12克炙甘草3克白果15克

(烧去壳)小枣12枚

三诊:上方连服七剂,咳嗽渐平,小便正常,浮肿消退,饮食增加,睡眠安定。脉转滑缓调和,舌苔红润,是气血冲任均得调养,胎元亦渐安固。再为拟下方常服,至足月顺产,咳嗽全愈,此后未发。处方:

沙参12克当归身15克炒杭芍9克白术12克茯神15克

甜光杏仁9克淮山药12克炙冬花9克黑小豆15克化

桔红4.5克炙甘草3克莲子肉15克白果15克(烧去壳)

[按]妊娠血虚受寒,表解后,即当本“散者收之”之意,以免犯虚虚实实之戒。若单纯一味治咳,仅以润肺、化痰、清热而不顾本体虚实,则后患无穷。

本案法重培元安胎,化风益肺,标本同治。正体现了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辨证观点。

子痫

王××,女,廿五岁,干部。时间:1969年。

初诊:怀孕八月余,常感头晕目弦,心悸气短,面色潮红,肢体浮肿,手足麻木。经某医院检查为妊娠高血压症。

近数日来,自觉头昏眼花更重,耳鸣,夜卧不安。日前卒然倒扑,不省人事,双目直视,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口流白沫,手足抽搐,自汗不止。即送某医院抢救后,稍有转机,而抽搐频发不停,神智仍模糊不清,延余前往会诊。脉象弦大而滑,舌苔浮薄微干。证属平素肝肾不足,阴虚阳亢,精不养神,血不荣筋,以致血燥生风,手足抽搐,阳气不潜,上浮而为眩晕昏厥,逆为妊娠子痫重证。治则:宜祛风宣络,养血育阴,潜阳镇逆。方用羚羊勾藤汤加昧:

羚羊角3克(磨水兑服)双勾藤9克当归15克桑寄生15克

广木香4.5克细生地12克炒杭芍9克茯神15克云母

石9克(煅)生石决明12克生龙骨12克生甘草3克竹

茹6克蛇胆陈皮末2支(分次调入)

二诊:上方连服二剂后,神识稍苏,抽搐渐减,口干思饮,自汗时出。时常悲伤叹息,胸闷暖气。有时烦燥不安,不思食,小便少,大便秘。脉象弦大渐平,舌苔淡黄、微润。此风势渐平,血不养肝,阴虚脏燥之象。除用原方续服外,再拟金匮“甘麦大枣汤”频频灌服。处方:

生甘草15克浮小麦30克大枣5牧

三诊:上二方续服三剂后,神志完全苏醒,抽搐已止。

自觉精神倦怠,身软无力。二便已通,稍能静卧,能进少量饮食。仍有头昏耳鸣、心悸、自汗、胎动等症状。脉息细弦带滑,舌苔薄黄有津。此病退气弱,血衰而不养胎,心神不足之候,续用下方调理:

干地黄15克当归身15克炒杭芍12克炒枣仁15克茯

神15克沙吉力15克黑芝麻15克桑寄生12克菟丝子15克

浮小麦18克小红枣12枚广陈皮6克生甘草3克

上方服五剂后,子痫证已不再发,产后痊愈出院。

[姚按]“子痫”在妇科症中病例不多。治疗一面要养血驱风,一面要镇静通络。古代医家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余治疗此一病例,就是本此治则,而收显效。

子肿

杨××,女,廿八岁,干部。1971年10月。

初诊:妊娠产期已过旬日,夜间烦躁,胎动不安,小便短少,体重骤增,血压高达200/100毫米汞柱,行动迟缓笨拙。近一周来,更觉头眩、眼花、面足浮肿,腰楚腹坠。已住某医院用催产、利尿、降压等药物,症状未减。脉息轻按滑数,重取弱,舌苔薄白有津。此属子肿,系由妊娠血虚,胞脉气滞,水湿遏阻。法当利水消肿,松气滑胎为治。处方:

带皮茯苓24克大腹皮9克广陈皮6克炒枳壳6克老

苏梗9克木通9克当归15克川芎6克白通草3克

柞枝木15克生龟板15克

二诊:上方连用二剂,小便转频,量多,胎动加剧,至第三日清晨,即顺产一孩。产后浮肿减退,血压降至150/90毫米汞柱。自觉头昏神倦,少腹时痛,恶露量少、有块,色暗红。脉弦缓,舌白润。续拟下方清理:

当归15克川芎6克茯苓15克桃仁4.5克川红花3克

益母草9克桑寄生12克黑荆芥4.5克生甘草3克红

糖炒山楂9克

三诊:上方服三剂,浮肿全消,恶露已尽,腹痛止,血压稳在130/90毫米汞柱。食眠。二便正常,只精神未复,脉缓和,舌润。再拟下方调理数剂而愈。处方;

生口芪12克全当归12克漂白术9克茯苓15克广陈

皮6克西砂仁6克淮山药12克生甘草3克小红枣11枚

炒苡仁15克桑寄生12克

[按]妊娠血虚,水湿遏阻,胞脉气滞,致过期不产,变症丛生。法拟利水消肿,松气滑胎,中加养血之品,为因势利导,标本兼顾,深见气血互用之要领。

滑胎

苏××,女,二十九岁,某厂职工。1963年。

初诊:患者结婚八年,曾怀孕三次均先期流产。现又妊娠五月,因恶阻,脾胃失调,食少神倦。一日劳累,发生腰楚腹坠,漏红色鲜,胎动不安。且气短,心悸,头晕,泛恶,动则汗出,思睡而不能入寐,小便频数。诊脉寸滑无力,关濡,尺部细微,舌自少津。此因气血两亏,肝肾冲任不固,有滑胎之兆。宜温固气血,调摄冲任。处方:

生口芪24克当归15克阿胶珠15克炒艾炭6克菟丝

子15克千张纸9克炙甘草3克炮姜炭6克炙升麻2.4克

小红枣11个煅龙骨12克

二诊:上方服二剂,漏红渐少,夜能安卧,腰楚腹坠已减。胎动未安,气短溺频,自汗眩晕。脉象较前稍起,舌淡润。仍以固气养血,安胎为法。拟方;

苏条参15克生口芪24克当归15克茯神15克炒白术12克

广陈皮6克炒艾炭6克阿胶珠15克桑寄生15克菟丝

子15克炮姜6克小红枣11个枯芩炭2.4克炙甘草3克

三诊:上方连进五剂,漏红已止,胎动渐安。余症均减,饮食增加。舌红润,脉滑缓。此冲任胎元调固。续以滋养培补之剂。处方:

黄芪15克当归身15克炒杭芍9克茯神15克桑寄生15克

菟丝子12克枯芩2.4克炒白术9克炙甘草3克莲

子15克桂圆11枚小红枣11枚

常服上方,病痊愈,足月后,产一女。

[按]肝肾素虚,封藏失职,冲任损伤,致累孕累坠。此乃劳逸失常,且恶阻伤脾,中阳不举。恐胎元所系,复致流产,故玄法重在补气固摄,充实内脏,达安胎之的。

产后胞衣不下

杨××,女,三十岁,昆明市郊区。1941年3月。

初诊:因分娩第六胎时间过长,胎儿下后,流血过多,胞衣留滞,急延余往诊。症见少腹剧痛,面色灰白,汗出淋漓,呼吸迫促。脉芤,舌淡红,苔薄白而腻。此属冲任虚损,气滞血瘀所致。病情危急,速拟下方:

当归30克川芎9克怀牛夕9克瞿麦12克芒硝6克通草6克

浮麦12克小枣10枚王不留行9克点童便一小杯为引

药后一时许,患者自觉腹中绞痛阵作,顷刻,胞衣即下,恶露畅行,腹痛顿减,汗出渐收。得安卧,思饮食。脉仍芤,舌转红润。得宜调理气血,温经化瘀。处方:

当归24克川芎6克益母草9克红糖炒山查9克桃仁

泥4.5克藏红花3克炒续断9克生炒蒲黄各4.5克炮

姜6克小枣10枚

上方服二剂,腹痛渐止,恶露已少,面色转润。脉和缓,舌粉红,再拟调理冲任气血。

生口芪15克全当归15克炒杭芍9克茯神15克淮药12克

益母草6克炒续断9克桑寄生12克生甘草3克炒蒲

黄6克炮姜4.5克小枣10枚

[按]胞衣留滞,症情危急,在黑暗的旧社会,对妇女威胁尤甚。此案冲任既亏,血瘀胞阻,本内经:“留者攻之”,然若纯用攻破,必致气血重伤。因以通导活血、养血,治之获效。此遵经而不泥古也。

产后血瘀腹痛

王××,女,二十四岁。1939年。

初诊:产后旬余,少腹剧痛阵作,拒按,恶露不净,且时下紫黑瘀块。寒热往来,腰楚神倦,自汗头眩,食少,乳汁不下。脉沉细而紧,尺涪,舌淡,苔白腻。证属产后血瘀气滞,冲任受损。法当活血化瘀,舒通经脉,调达肝脾。处方;

当归18克川芎9克藏红花2.4克桃仁泥6克炙香

附6克生蒲黄6克五灵脂6克炒荆芥6克竹柴胡9克

红糖炒山楂9克点童便(每次一酒杯为引)

二诊:上方服一剂,下紫黑色瘀块甚多,腹中疼痛轻减,寒热渐平。脉细而涩,苔自腻较退。余症同前。此瘀滞渐化,惟肝脾络脉未调。续以下方治之:

竹柴胡6克当归18克炒杭芍9克川芎6克益母草9克

炒山查9克炙香附6克茯神12克藏红花2.4克生蒲

黄6克炒艾叶6克点童便(为引)

三诊:上方服二剂,寒热全退,恶露将尽,血块已无,腹痛止。思饮食,大便通畅。仍感头眩神倦,腰楚肢软,乳汁未下。脉细缓,舌薄腻,此瘀滞化除后,气弱血虚,冲任未足。拟方:

口芪15克当归15克炒杭芍9克川芎6克炙香附6克

淮山药15克(炒)甘草3克炒续断9克桑寄生12克浮

小麦12克小红枣10枚生炒蒲黄各4.5克包谷须一束煎

汤代水煨药

四诊:上方服三剂后,恶露已净。腹痛腰楚全止。乳汁已行,精神渐佳。脉现缓和,舌转红润。但因产后气血冲任尚虚,再拟下方调和滋养:

炙口芪15克当归15克党参15克炒杭芍9克白术12克

炒淮药12克陈皮6克桑寄生12克西砂仁6克(冲)炙

甘草3克烧生姜2片小枣9枚

[按]此属产后瘀阻胞络又兼寒热之血痛症。治从瘀血着手,投加味失笑散;而于行气活血及消瘀导滞方中引入疏肝和解,使气机枢转,瘀消而病除。

产后血晕

张××,女,三十五岁,家住昆明市。1946年。

初诊:产后三日,恶露不畅,头眩晕,起则欲仆。少腹拘痛,面色苍白夹青。舌淡苔白少津,脉象濡弱无力。此产后血亏肝虚,瘀郁不化,风热上越,发为眩晕。治法如下:

先用打醋汤熏法:用栗炭和铁器烧红,置于盆中,淬好醋,使冒烟,令患者吸入。

内服方:

当归15克川芎6克苏木6克红花2.4克川续断9克

醋炒荆芥6克茯神15克黑芝麻15克香白芷6克荷叶

顶2个点童便黄酒各半酒杯为引

二诊:上方服一剂,恶露畅行,并下紫黑色瘀块,腹痛渐止,眩晕轻减,夜能安卧。脉转细弦,苔薄白腻。续用下方,清化调理:

醋炒荆芥6克当归15克川芎6克益母草9克茯神15克

黑芝麻15克炒杭芍9克法半夏9克荷叶顶2个苏

木6克生炒蒲黄各6克点黄酒(一小匙为引)

三诊:上方服二剂后,眩晕已止,恶露干净,食眠均佳,可哺乳,唯觉身困肢软。脉转平和,舌红润。症属肝虚风热渐化,瘀郁已去,气血不足。续用下方加减调治:

干地黄12克当归15克炒杭芍9克淮山药12克茯神15克

桑寄生12克炙口芪12克白术12克甘草3克广陈皮6克

荷叶顶2个醋炒荆芥6克

[按]产后亏虚瘀郁而为眩晕,不可骤补。此例以养血活血,清化瘀郁风热之品;先用打醋汤熏法,以其酸辛之气味,疏达旰经,肝气得舒,清升浊降,眩晕立除。

又,姚老医师认为醋炒荆芥具有醒脑、散血分风热,止眩晕之功效。用量可由2.4克至30克据病情酌定。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