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也,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若可以寄天下。
释义:第一句:“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得宠和受辱二者状态都像心受到惊吓一般,心受惊吓时,就会有大患临头之感,此时重视祸患就像重视肉身一样。
太上内观中,“宠辱”皆指“自我”意识,当“宠”或“辱” 念头生起时,要及时观照,并化除之,下文中,老子已给出具体观照之法。
第二句:“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也,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什么是“宠辱若惊”呢?得宠意味着自身地位低下。地位低下者,当他得宠或失宠时,就会像受到惊吓一样诚惶诚恐,这就是宠辱若惊。故,太上内观时,当自我意识中“宠辱”念头生起时,需要及时以“地位低下”观照之,以此平复其“惊、恐”不定之念头,使其复归于清静。
第三句:“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什么是“贵大患若身”呢?我之所以有大的祸患,是因为我有这具肉身。如果我没有这具肉身(修身至无我之境),我有什么祸患呢?
太上内观中,如何观照,才能让能身无大患呢?就是要将一切杂念、妄念遣散至无影无踪,归于清静本我之状态。具体观法,诚如《清静经》中所云,要“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直至“三者既无,惟见于空”的虚无真空之境,才能彻底摆脱吾身大患。
“内观其心”,就是瞑目内视,“心无其心”就是觉照念头从“虚无真空”之本心自性而发,连自性真心都是虚无真空的,都是不可得、无所得的,连心都没得了,念头从何而生呢?如此,即可遣消杂念、妄念,使其归于清静本心大海。
“外观其形”就是瞑目外观自身躯壳,“形无其形”,内观躯干四肢、五脏六腑,直至观至惚恍、虚无之境(参见第14章: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躯壳之“形”象,也是由心所生的,连“形”象都没有了,意识心中所生的“形”象的念头,就也自然遣散而最终湮灭于清静本心大海了。
“远观其物”就是瞑目远观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之“物”象,皆是由心所生。“物无其物”,将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之“物”像观至虚无、真空后,身(躯壳)、心(念头)又从何而生呢?
“三者既无,惟见于空”心、身、物都观至虚无,天地人三才万物都不可得,都无所得,剩下的就是一个虚空了。然后,“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把“虚空”之象(或念头)都空掉,三心扫除(心心、身心、物心),四象已灭(心象、身象、星辰日月象、山河大地象),内不知其心,外不知其物,一切心、一切象皆不执着,目空一切、目中无人(无人我是非)时,则心自然解脱。心解脱了,欲念不生,则三花(精气神之荣华)自然聚顶,五炁自然朝元。
所谓“三花聚顶”者,有两说,一说:神空于下焦,则精中自现铅花;神空于中焦,则气中自现银花;神空于上焦,则神中自现金花。故谓三花聚鼎(水精子《清静经图注》)。二说:三花即人花(炼精化气)、地花(炼气化神)、天花(炼神还虚),所谓“聚顶”就是精气神混而为一,聚于玄关一窍。
顶者,修炼界又称之为“天宫内院”。所谓“天宫”指脑部,“内院”就是以印堂穴与百会学垂直线为中心点的脑部内空间,也即所谓泥丸宫处。“三花聚顶”,精气神中的“三阳”,经过进火而升华,最后聚于泥丸宫处,修行到了此种境界,即可脱胎换骨,转凡入圣,骨体荣华焕发,光芒四射,此时,精气神已从分的状态而回归于“合”的状态,恍若金花片片自现于空中。
所谓“五炁朝元”者,有三说。一说:身不动,则精固而水朝元;心不动,则气固而火朝元;真性寂,则魂藏而木朝元;妄情忘,则魄伏而金藏元;四大安和,则意定而土朝元。此谓五气朝元,皆聚于顶也(《性命圭旨》)。二说:心藏神,后天为识神,先天为礼,空于哀,则神定,南方赤帝之火气朝元。肝藏魂,后天为游魂,先天为仁,空于喜,则魂定,东方青木之木气朝元。脾藏意,后天为妄意,先天为信,空于欲,则意定,中央黄帝之土气朝元。肺藏魄,后天为鬼魄,先天为义,空于怒,则魄定,西方白帝之金气朝元。肾藏精,后天为浊精,先天为智,空于乐,则精定,北方墨帝之水气朝元(水精子《清静经图注》)。三说:眼不视而魂在肝,耳不闻而精在肾,舌不声而神在心,鼻不香而魄在肺,四肢不动而意在脾,故名曰五气朝元。(《金丹四百字•序》)。三说皆是教人收摄身心,心不外驰,情不逐物,回归真我本我。
佛祖在《金刚经》中说:“不可以身相见如来。”又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临济禅师说:“真佛无形,真性无体,真法无相。”古仙云:“莫执此身云是道,此身之外有真身。”与老子“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法义无殊,皆是教人无执无妄而已。
自古成道的仙佛,皆以忘形而守道(即:守住真心本性)为要妙。以“真心实意”为体,以“得(真)意忘形”为用,以“不落印象”为实相。可叹世间愚顽之人,终日着相而不知离相,终日得意而不知忘形,得鱼而不能忘筌。认“肉身”为“真身”,认“自我”为“真我”,认“意识心”为“真心”,贪酒肉以肥此身,恋美衣以饰此身,爱美色以伴此身,逐名利以贵此身。至于修炼,无非太极拳、八段锦、六字气、小周天,一切都在色身上搬弄。或服三皇药草、五金八石,以为外丹。或行三峰采战之功,将年幼女子,以为炉鼎,把女子精气夺来,名为采阴补阳,或者吸精气以补脑;或者服红铅,名为先天梅子;或者服白乳,以为菩提甘露;或者枯坐,以为参禅;或者守心,以为炼性。种种旁门,三千六门,难以尽举,都在色身上作事、地狱里找路,不但不能成仙作佛,一旦阳气将尽,四大分驰,一点灵性,永堕沉沦时,肉身又在何处呢?真是可悲可叹。
金蝉子诗曰:
虚无一炁成仙方,空觉色身觅性王。
功满三千丹诏下,超凡入圣步仙乡。
紫清真人诗曰:
此法真中妙更真,无头无尾又无形。
杳冥恍惚能相见,便是超凡出世人。
翠虚子诗曰:
无心无物亦无身,得会生前旧主人。
但是此中留一物,灵台聚下红砂尘。
第四句:“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所以,当把“重视自己的肉身”这种宝贵精神放之于珍贵天下百姓的时候,百姓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了。
第五句:“爱以身为天下,若可以寄天下。”当把“爱惜自己的肉身”这种挚爱之情施之于天下百姓的时候,百姓就可以把天下寄托给他了。
以上皆是太上内观中,通过“忘形”以去除“自我”的修行之法,修者须常行观照。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