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道德经文字版-罗大伦

第四十五章 第6讲躁动的身体需要配上一颗平静的心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讲《道德经》,看看老子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现在我正在老子的故乡河南给大家录音。昨天晚上,我与多年的好兄弟新杰兄弟一起喝酒,喝得我非常开心,聊到了他的孩子,我特别高兴,这就是符合《道德经》的原理。

他孩子特别出色,高中毕业以后出国留学,在世界名校,考试全年级第一,读了研究生,现在已经开始进入世界五百强公司工作了,特别出色,在国外的时候自己非常节俭,不乱花一分钱,把心思用在功课上,用当地的母语跟外国人一起考试,全年级考第一,考得非常好,我听了特别高兴,现在像这种用功,出国以后把心思放到学习上的孩子其实非常少见了,为什么会这样?我观察,他们教育孩子教训得少,但自己做得好,我为什么跟他处了这么多年的好兄弟?他做山药,特别严谨、认真,做事非常讲规矩、讲信用,比如里面不加除草剂,就认真的雇人去拔草,这都是为了品质。

他这个人,是我交朋友里面特别值得信赖的一个人,他做人做得好,孩子跟他学,不用多教育孩子,总说要好好学习,将来考第一,没有,他就是把自己做得好,孩子跟家长模仿,做人要严谨、认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孩子慢慢就跟着学,孩子认真学业,没想必须考第一,但因为他扎扎实实地学习,在外国名校里面能考全年级第一,这是家长言传身教。昨天,我拿着白酒跟他干了好多杯,我替他开心,我作为一个朋友都替他有这样的孩子开心,他心里面一定很骄傲。家长把事情做好了,孩子才会跟着学,否则家长一边打麻将,一边教育孩子必须好好学,孩子才不会学,因为他知道麻将这个事很开心。所以,昨天特别开心,心里面像喝了美酒一样高兴,但实际真的越喝越多。

今天,给大家接着讲《道德经》,我们回到《道德经》,老子《道德经》讲的东西其实都是对我们生活是有指导作用的。今天讲“躁胜寒,静胜热,清静可以为天下正”,这话什么意思?“躁”是躁动,这个“躁”字左边是足字旁,“躁胜寒”是指躁会战胜寒冷;“静胜热”是指安静能战胜炎热的状态,最后说“清静可以为天下正”,难道“躁”就不可以为天下正?把寒冷都战胜了多好。“寒”和“热”,举的“躁胜寒,静胜热”,“寒”和“热”都不是人们能够生活的正常状态,不可能在寒热中生活,我们要取中,“躁”能够让人战胜寒冷,安静又能让人战胜躁热,“清静可以为天下正”,“正”是规范的意思,清静可以作为天下的规范、正道。

大家会觉得奇怪,一般这么讲这句话,事情是寒热往来来回转的,寒了可以躁动,通过动,急速的运动叫“躁”,可以通过快速的运动让它温暖起来,安静可以让热的状态回来,可以让人摆脱热的状态。“清静”才是最根本的事,觉得有道理吗?“寒”和“热”都不是人们能够生活的正常状态,凭什么清静就能够是最根本的状态,躁不是吗?躁也能让人脱离寒的状态,也是好的,躁能够把寒战胜了,静能把热战胜了,可是我们就认为静把热战胜才好,难道能想回到寒的状态去?这是什么道理?我们一般按字面真的解释不清楚,为什么老子会选择这么一段话?老子为什么会这么写?这是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自己读《道德经》读到这里,往往看了大家的注解,也未必看得明白,凭什么躁和静放到一起,一个能战胜寒冷,一个能战胜热,为什么战胜热的才是生活的规范?我给大家讲个道理,是这样的。

首先看寒,寒不是我们能够生活的状态,要想摆脱寒的状态,一定要快速的动起来,有所运动,这时候人们的行动产生了。当人产生了行动以后,通过行动让人们摆脱了最低的生活状态,战胜了寒的、没有生命力的状态,这叫“躁胜寒”。当人们产生运动以后,我们开始行动了,一开始赤贫是“寒”的状态,可是运动,不断去努力工作,做了以后会产生“热”,“热”会越来越多,你能控制得好,“热”就恰到好处?往往会产生很多虚热,这时候虚热怎么办?需要内心保持清静,当内心清静以后,把虚热清除掉,既保持了脱离“寒”的状态,我们不是要回到“寒”的状态,保持了脱离“寒”的状态,又清掉了外边产生了虚热,这种取中的状态叫“天下正”,天下的正道、规范、楷模,这是中正的状态。这种状态怎么获得?不是什么都不动。一点不动不行,那是“寒”,要动起来,动起来以后产生虚热了,又通过清静的方式,慢慢让它回到中正的状态,不是回到“寒”的、没有生命的状态,而是恢复到平和的状态。

这段话,我给大家解里面的内涵,“寒”是没有生命的、低端的状态,“躁”可以说是我们的行动、工作,通过运动、工作、运作,脱离没有生命的状态,这时候的“热”是在工作、躁动状态的时候,产生的欲望、虚热,这时候一边身体在工作,心在清静,把虚热给清掉,这种状态既脱离了没有生命的死亡地带,又没有那种狂热状态,这是一种中正、平和状态,这叫“清静可以为天下正”,最终需要内心的清静,这是非常关键的,这是这句话的含义。

否则,就觉得老子在讲物理,热了怎么办、寒了怎么办,如果这么讲,应该说“躁”和“静”中间的可以为天下正,老子不是讲物理,老子讲领导学,我为了给大家讲清楚道理,举个例子,日本曾经有个企业家叫松下幸之助,松下是个了不起的企业家,创造了松下电器,他为什么创业?当时家里赤贫,很穷,这就是“寒”的状态,贫寒,为了摆脱寒的、吃不饱的状态,要动起来,躁动,快速运动,创业,办了松下电器的厂子,办厂子是为了摆脱贫寒的状态,要拼命赚钱,带着工人拼命生产,生产的时候,工人就跟他要工资、涨工资,不给涨工资,工会就罢工,松下特别苦恼,我给他们工资,不断生产,他们跟我斗争,让我涨工资,不涨工资就辞职、罢工,松下跟他们斗,很累,这个状态是“躁胜寒”,脱离了贫穷,这时候躁动大了会让人不舒服,目标大,我们一定要做到10个亿、20个亿,还要做更多,把企业做得更大,这时候热开始生出来了,松下其实陷入这种状态里面,欲望更大,可是公司的工人不跟我协调,他们跟我罢工、斗争等等,他没想出道理。

偶然的机会,当时一个客户劝他到寺庙里参观一下,松下说我没有宗教信仰,客户劝了他几年的时间到寺庙参观,后来松下说因为是客户,实在不好意思就去了,到寺庙傻了,客户介绍,看工人在这干活的全都是义工,免费在这干活,这些木材是他们花钱买的、捐出来的木材,那么漂亮的神殿,是他们义务在这做工作建出的大殿,松下震惊,为什么这样?我的工厂,我给工人工资,工人还跟我斗争、闹罢工,还要涨工资,我想赚更多钱赚不了,可这个寺庙,这些人是义工,不给工资来干活,木材还自己拿钱买捐出来,还盖了这么好的大殿出来,我的工厂还给我出次品,人家这里没次品,做这么好,还都是义工,两者的差别在哪,松下不断地想这个问题,在回来的路上突然顿悟了,人生有两个核心,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寺庙是为了追求大家的精神幸福,不是为自己,是为大家追求精神幸福,所以大家来成就它、支持它,越办越大,不给钱,大家还来支持,这是寺庙为追求众生的精神幸福努力。我这个,另外一侧是物质,我却为了追求自己的物质,我已经脱离贫穷、贫寒了,但我却想赚更多钱,这时候我为了追求自己的物质幸福努力,员工跟我罢工、闹工潮,一定要转变过来,我要像经营寺庙那样经营自己的企业,不是为自己,放下自己,不要想自己的利益,应该追求众生的物质幸福,要消除贫困,把电器生产得特别便宜,人人都用得起,追求众生的物质幸福,为了消除人类的贫困去努力。

松下在回来的车上,把人生的创业目标改成不为自己了,放下自己的欲望,为消除贫困,让人们物质生活幸福而努力奋斗,为大家做事了,这时候他清静了,放下自己的欲望了,为追求大家的利益去努力了,这是清静战胜了虚热,追求钱是虚热。从此,松下电器走上了康庄大道,开始不断的扩大,工人们看老板不是为自己,为大家努力了,结果不断扩大。这个理念后来传到日本的稻盛和夫那里了,稻盛和夫先生认为松下幸之助是他的老师,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是他年轻的时候,听了松下先生的演讲以后有所感悟,创立了自己的经营哲学,这是有传承的。

大家看,这时候松下清静的状态,把欲望清空的状态,才可以成为带领大家往前走的领导者,这叫“清静可以为天下正”,“躁胜寒”,人人都能做到,为了摆脱寒,连动物都会躁动起来,都会不断的跑,去找草吃,但真正做到清静是非常难的。每个领导者,基本上“躁胜寒”都能够做到,但“静胜热”是领导者在提升境界的时候必须要思考的,要去做到这个境界,“清静可以为天下正”,有的人直接解释“正”是做天下的领导,其实不是领导,“正”字上面是一个横,下面是个“止”字,“止”是足、脚的样子,过去的字就是上面是一个物体,下面一个脚对着它,是指大家追随的方向、校准的方向,这叫“正”,追随、校正的方向是这样的。

把欲望清空的人,才能够作为天下大家追随的人,这是老子这段话讲的道理,要把它讲成物理学的“寒”和“热”那没法讲了,我们必须清楚,老子是用这件事来打比方、做例子,来给大家讲,在领导者的品行当中,什么品行最重要?我们最后一定要行动有所加强,欲望有所降低,这样的人才是我们真正的领导者,这是领导者的品行,这是这段话的真实含义。

我讲的是领导者,老百姓能不能这样?老百姓如果这样,您不断的认真做事,欲望没那么多,没有一定要怎么样的想法,反而这事做得越做越好,做事所带来的这些结果,荣誉、金钱等等,老天爷一定给你安排,但不用太操心,这样的人每得到一点都觉得很幸福,因为没想到,接着就行了,不必推辞。但是接着把事做好,这是老百姓要学的境界。老子《道德经》这句话,看似好像有点模棱两可、有点糊涂,到底在讲什么?老子讲的道理特别的深,我把这个讲出来以后,大家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今天先聊到这,明天这个时间接着跟大家来聊《道德经》,看看老子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再见!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