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老子修真心传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释义:第一句:“治大国,若烹小鲜。”从内在来说,这里的“大国”也并非指真的让修道者去治理一个大的国家。毕竟国家最高领导只有一个。并且,老子此处并没有明确的说这句话是仅仅针对最高领导来说的,他并没有说只针对一人所言,其他人都不可以听、不可以效法,并没有如此声明。如果老子有声明,那后人就根本不必要学习它了。既然老子没说,我们就不妨换个角度来理解它,那么,从哪个角度理解比较合适呢?因为老子五千言皆是从道德层面来说的,所以,我们不妨从修道者的角度来理解它。

从修道者角度来说,这里的“大国”就不是一个实有的大国了,而是说修道到了一定境界,心体上呈现出一个非常广大的清净相,这个清净相广大到什么程度呢?它广大到如一个国土范围这么大。那么,此时修道者该如何治理、保持住这个清净相呢?方法就是“若烹小鲜”四个字。所谓“若烹小鲜”就是讲修道者修到此种境界时,更要谨小慎微,不能随意生妄念去搅扰它,否则一有搅扰,这个清净相就会破散掉。这就如烹饪小鱼儿一样,要掌握好火候,铲子不能总是在锅里来回的翻搅,否则,小鱼儿很快就会糜烂成一坨了。

    第二句:“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那么,对修道者来说,当心体上现起一片如国土范围大小的清静相时,要以“若烹小鲜”这样一个谨小慎微的态度来对待,那么怎么样才能把握好这个火候呢?就以烹小鱼为例,如何做才能实现即能避免谨小慎微过度以致于小鱼儿被烹糊了,又能避免翻搅次数过多,小鱼儿被锅铲搅烂掉呢?答案就是:“以道莅天下”。

以道莅天下,鬼神不相侵。“以道莅天下”,就是说要用道性来把握这个火候。也即:修道者要时时将清静无为之道性来涤除自己的心镜玄鉴(参见第十章:涤除玄鉴,能无疵乎?),以使心体本性始终保持清静,当清静到极点,达到纯清、纯净之时,自然妄念不生。妄念不生则就会镇定自若而不提心吊胆,就能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分寸拿捏、火候掌握的都恰到好处。否则,心不清静,妄念就会如看不见的鬼一样从心体冒出来,把好不容易修持到的广大清静相搅乱掉。因此,当常以广大无边之清静道体来印照心体,心体的清静相就容易得以保持,即便妄念如鬼般的腾窜出来,也会瞬间被清静心所湮灭净化,而不会起任何作用。“不神”就是不起作用的意思。

第三句:“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承接上句,意思是说:并非妄念这个“鬼”不能发挥其作用,而是说它所起的作用并不能伤到修道者。此处老子在提醒我们说:即便修到“心体”现广大清静相时,妄念也是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的,但是,只要常把道性提起来印照心体,使清净心得以保持,那么即便妄念生起来,开始向外攀缘了,在清净心的觉照下,它也不会泛起多大的波澜,也会很快被净化、同化,最终回归本性清静之海。

第四句:“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承接上句,意思是说:非但妄念不会伤到修道者,就是完全得道的圣人也不会伤害他。此处“圣人”,指修道者的本性已经完全与道性合一,达到圣人的果位,此时心体彻底的空灵、虚无,它不会伤害任何东西,任何东西也伤害不了它。就如虚空不会伤害人,人不论怎么折腾,也伤害不到虚空一样。

第五句:“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因为鬼神和圣人都不能伤害到修道者,所以,不论是鬼神现前,还是圣人现前,修道者皆能成性存存,如如不动,皆能自如的与天道链接合一,使其性德能量交相归流于本性清静之海。

也可以说,“鬼神”和“圣人”是修道者在修持过程中,心体所显化出的两种维度截然不同的境界,一个在天上,一个地下。一个在明处,一个在无明处。但是,不论处于何种境界,只要护持好本性,使其常清常静,则自然不会因“鬼神”出现而生起惊恐的念头,即便生起惊恐的念头,也不会被这种惊恐的念头所惊扰,清净心会很快将其湮灭净化。更不会因得到“圣人”果位而沾沾自喜,生出惊喜的念头,即便生起惊喜的念头,也不会被这种惊喜的念头所干扰,清醒心会很快将其湮灭净化。

  大德云:神通抵不过业力,业力抵不过愿力。或说:愿力大于业力,业力大于神通。“以道莅天下”是修道者的愿力;“鬼”是玩弄神通造作出来的业力;而圣人之所以被世人尊为圣人,并非仅藉由其神通成就,最根本的是其愿力使然。所以“鬼”的神通再大、法力再强,最终仍会堕落到鬼道上,没有大愿力的话,其业力很难消除,当修道者有了“以道莅天下”的大愿力时,即使妖魔鬼怪有再大的神通,也伤不到他。至于圣人,因其本来就是愿力成就者,本是同道中人,当然更不会伤害修道者了。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